阅读历史 |

正文 第七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_第六节(1 / 2)

加入书签

如果封郑贵妃为皇后,那她自然也即是泰昌朝的太后,而且她的儿子福王即为嫡子,朝臣即便再凶狠也不能向太后、嫡皇子发难。东林党自然不能同意泰昌的这个要求,因此几次上书反对封郑贵妃为皇后。泰昌皇帝将这些反对意见尽数留中,要内阁和礼部为郑贵妃准备皇后的礼仪尊号。

历朝历代以来,只有皇帝立自己的生母为皇后,除此以外并无儿子替老子立皇后的先例。东林党以此为由,再次反对泰昌皇帝立郑贵妃为皇后和皇太后,泰昌皇帝再次将反对意见留中不发。

至此朝臣皆知新任皇帝宽宏大量,并无秋后算账的打算,也绝不会对庶母和弟弟福王下手,朝中穷治郑贵妃谋逆弑君的声音也就因此渐渐平息下来。

泰昌皇帝两次发内币一百六十万与辽东,继续全力支持辽东经略熊廷弼。

这种种举动说明泰昌朝将会是万历朝的延续,很多雄心勃勃的臣子自然会对此有所不满。泰昌皇帝也不多作辩解,只是在回宫后对宠妃李选侍道:“圣人有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泰昌皇帝的太子妃郭氏早已经过世,其后李选侍就是东宫女主。泰昌皇帝的两个儿子——后来的天启、崇祯两兄弟,都是交给李选侍抚养大的。后来这两兄弟先后当了天子,也都奉养李选侍甚孝,崇祯皇帝还曾写文回忆他们兄弟和李选侍之间的母子感情。

不过现在李选侍主要考虑的还是自己如何扶正当上皇后。虽然李选侍犹犹豫豫地不敢明说,不过泰昌皇帝还是很清楚她的这点小虚荣,于是对这个服侍自己多年的女人保证道:“父皇方大行,若吾急于立皇后,恐天下之口难防。“

泰昌皇帝一心想做一个能让臣民称道的皇帝。他记得当年明成祖去世后,明仁宗登基,仁宗皇帝觉得不好让服侍过父亲的宫女再继续服侍自己,怕这样别人会说他好色贪淫,连服侍先皇的女人都不放过,所以更换了乾清宫的十名宫女。当年此令一出,朝臣大哗,皆谓成祖尸骨未寒,仁宗就急忙考虑自己后宫小老婆的问题,未免好色贪淫太过,仁宗因为此事已经被明朝的士人诟病了两百年。

泰昌皇帝可不想重蹈祖先的覆辙,李选侍闻言急忙表白道:“皇上当为天下臣民表率,不必以臣妾为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