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姜军初显小力(1 / 2)
雍亲王府正院
寅时刚过,天色仍是浓稠的墨蓝。
送走了穿戴整齐、神色冷峻去上朝的胤禛,正院里那股紧绷的、属于男主人的气息才稍稍散去。
暖阁内,烛火通明,驱散了秋日清晨的寒意。
福晋乌拉那拉氏卸下了伺候丈夫时的温婉端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坐在暖炕上。
贴身丫鬟春杏正动作轻柔地为她揉着太阳穴。
心腹苏嬷嬷端着一盏温热的参茶上前,脸上却带着化不开的忧虑。
“福晋,天还早,您再去歇会儿吧?昨儿夜里伺候爷起身,也没睡安稳。” 苏嬷嬷心疼地劝道。
乌拉那拉氏摆摆手,接过参茶,浅浅啜了一口,眉宇间凝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沉郁:
“不了,躺下也睡不着。”
她放下茶盏,目光落在摇曳的烛火上,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苏嬷嬷觑着她的脸色,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开口:
“福晋……主子爷昨夜吩咐的事,真要照办吗?”
她语气里充满了不理解和难以置信,“给静心斋打井、修浴室、修单独的茅厕……这也就罢了,毕竟地方偏些。
可还要单独设小灶?
这……这可是连李侧福晋院里都没有的殊荣啊!
更别提……还要修地龙?
这府里,就是咱正院都只有暖房里有火墙,没有铺地龙?
这……这姜格格也太……”
“太逾矩了?
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乌拉那拉氏淡淡地接过了苏嬷嬷没说完的话,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
她抬起眼,看向苏嬷嬷,那眼神深邃,带着洞悉一切的冷静,“嬷嬷,你觉得,这是姜氏自己提的要求?还是……爷的意思?”
苏嬷嬷一噎:“这……奴才愚钝……”
乌拉那拉氏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带着点自嘲的弧度:
“昨夜爷亲口跟我提了一句,说姜氏进府,有‘不得已的原因’。”
姜氏确实特殊,继她在众人面前捏碎木头。
昨日,从正院出去的张格格上门来禀,说是她的贴身丫鬟看见姜氏一脚就把坚实厚重的院墙踢出一个大洞,还看到苏培盛跟在姜氏身后。
她原本想叫姜氏来问话!
弘晖回来,她就把此事放了放,晚上四爷又传话来正院用膳,也就搁置了下来!
不曾想,四爷用膳后,竟主动提起。
所以,苏培盛跟着姜氏去静心斋就是为了这事!
见了三阿哥样子,她确信那孩子绝对是四爷的,但姜氏.....她有些看不懂!
她似乎不在意四爷!
“不在乎!”再加四爷说的不得已的原因!
乌拉那拉氏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瓷杯沿,
“嬷嬷,你细想想,爷若真觉得这些要求过分,或者不合规矩,他大可以自己直接吩咐苏培盛去办,何必特意来跟我说?
让我这个福晋出面?”
苏嬷嬷恍然大悟:“福晋的意思是……爷这是……在维护您的体面?
让您来操办,显得是您这嫡福晋体恤下情、恩待侍妾?”
“恩待?”
乌拉那拉氏轻哼一声,眼底闪过一丝冷意,但很快又被更深沉的思虑取代,
“算是吧。
爷既然开了口,让我办,我就得办,还得办得体面。
至于逾矩,规矩是爷定的,他不说,谁又敢质疑……”
她微微摇头,“打井、修浴室、茅厕,这是改善偏僻院落的居住不便,说出去是福晋的恩典。
设小灶……勉强也能说是照顾姜氏出身乡野,口味与府里不同,且……她那个饭量,确实特殊,省得日后闹出风波。
至于地龙……”
乌拉那拉氏眉头微蹙,这确实是最逾矩的一项。
她沉默片刻,才缓缓道:“静心斋那地方,你也知道,本就阴冷偏僻。
爷既然提了,想必……也是考虑到了弘晙身子年幼,冬日难熬吧?
左右不过是费些银钱炭火,比起她在府里闹出更大的乱子,这点子‘殊荣’,给了也就给了。”
她看向苏嬷嬷,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按爷的吩咐去办。脚麻利些,用料不必太奢华,但务必结实耐用。
对外,只说静心斋闲置了几年,如今有人入住,重新改善。
其他的,不必多言。”
苏嬷嬷虽然心里还是觉得姜氏配不上,但见福晋心意已决,且分析得在理,只得应下:“是,奴才明白了,这就去安排匠人。”
她转身欲走,又忍不住停住,回头压低声音,带着更深的忧虑:
“福晋……主子爷对那个姜氏如此不同,她……她还有子嗣傍身!虽说现在看着粗鄙不堪,可万一……,如李侧福晋从前那般”
“李氏?”
乌拉那拉氏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荒谬的笑话,突然轻笑出声,
“嬷嬷,你多虑了!
咱们这位爷我也算是看透了,嘴上说重规矩!
但他以前偏宠李氏时,何时在意过规矩。
如今,厌弃李氏了,就开始讲规矩了!”
她端起茶盏,用盖子轻轻撇着浮沫,眼神锐利而冷静:
“你且看看,自打姜氏进府,爷可有踏足过静心斋一步?
按照府里惯例,新格格入府,爷总要歇上一两晚以示恩宠,何况她还带着爷的子嗣?
可你看爷,有半点要去静心斋的意思吗?
昨夜爷歇在我这儿,提姜氏时,那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语气里除了头疼、无奈,可有一丝一毫的怜惜?”
苏嬷嬷仔细回想,确实如此,“福晋明鉴!是奴才糊涂了!”
乌拉那拉氏微微颔首,神色稍缓。
她突然想起另一件事,吩咐道:“对了,昨夜爷还提了一句,让我找个规矩好的嬷嬷去静心斋,好好教导姜氏规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