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月牙胎记(1 / 2)

加入书签

八月的太阳,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发烫。

天空湛蓝如宝石,却无一丝云彩来遮挡这炽热的阳光。

然而,即便酷热难耐,仍有不少人在地里辛勤劳作。

他们头戴草帽,身着粗布短衣,汗水湿透了后背,在田间地头劳作。

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劳作的热情。

就是孩子们在一旁帮忙,提着篮子来回在地里穿梭,捡拾着掉落的稻穗。

弘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他理解了他阿玛带他出来的用意了。

他如今坐在马车上,车上还有冰柜降温,都热得出了汗,被汗湿的粗布摩擦着他娇嫩的肌肤,他很不舒服。

而那些老农和孩子身上的布料还不如他身上的!

弘晖趴在窗边,看着远处田里弯腰收割的人影,若有所思。

胤禛面带微笑地看着弘晖,眼中流露出对这个孩子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弘晖一路上的表现让他深感欣慰,这个孩子不仅聪慧过人,而且沉稳内敛,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

胤禛:"今日阿玛带你去小汤山农庄,就是要亲手收割稻谷,体验农夫之艰,可害怕!"

弘晖摇头,他转过头看向胤禛:"阿玛,您会收割稻子吗?"

胤禛微微一笑:"你皇爷爷丰泽园你可去过,哪里都是你皇爷爷多年的心血,小汤山如今种的稻米种子就出自哪里。”

“丰泽园每年栽水稻时,你皇爷爷只要无重要事务,都会亲自下田,我们这些儿子不如你皇爷爷。”

康熙以前下地干活,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去,他们这些年长一点的阿哥,就没有人没下过地。

而十六这几个后来生的,孩子多了,不值钱了,康熙的关注就降低了,自然没有带他们去过地里。

他的眼神变得深远,"你皇爷爷经常说,治国之道,始于知农,阿玛也深以为然。"

车队行至午时,终于抵达小汤山庄子。

庄子管事早已得了消息,带着一众下人在路口跪迎。

当初王管事高升去管铺子了,主家没有从皇庄调人过来,便让王管事推荐。

王管事心想,肯定是皇庄里的那些人看不是小汤山这处庄子小,没有什么油水不愿意来,便推荐了和他相处一直不错的李管事接了位置。

这也是赵长生能去养猪的原因。

"都起来吧。"

胤禛下了马车,摆手示意,"可安排好了。"

李管事连忙谢恩,起来后忙应:“苏公公交代的都准备好了,地里已有农户在收割,主子是否要先整顿.....”

胤禛直接打断李管事的话,吩咐道:“直接到去田里。”

胤禛这次选择带弘晖来小汤山这处庄子,没去皇庄就是因为这里小,且安静。

想来,这几日他的那些兄弟也都会带着家里的子嗣去皇庄,胤禛可不想彼此遇到,小汤山这处当初无意购置的庄子刚好合适。

李管事闻言惊讶地抬头:"主子要亲自下田?"

"自然。"胤禛转向弘晖,"晖儿,怕不怕累?"

弘晖挺起小胸膛,欲欲跃试:"不怕!"

李管事领着胤禛来到一片金灿灿的稻田前,田边早已摆着准备好的镰刀和水壶。

胤禛接过镰刀,掂了掂分量,然后蹲下身,左手抓住一束稻秆,右手镰刀一挥,稻秆应声而断。

"看清楚了吗?左手要抓紧,镰刀要斜着使力。"胤禛示范了几次,然后将镰刀递给弘晖,"你来试试。"

弘晖刚才在马车上,看到和他差不多的孩子,割稻子割得也不慢,他以为并不难。

只是他亲自上手后,才发现,割水稻这么难、这么累。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背上,不一会儿,弘晖的额头就沁出了汗珠。

但转头看着和老农一样割稻子的阿玛,他也弯腰继续和水稻死磕。

夜幕降临,父子俩在庄上歇下。

这处庄子的主院时隔多年,终于迎来了主人入住。

弘晖累极了,在贴身下人的伺候下洗漱后,沾枕即眠。

胤禛处理完今天积累的公务,叫来苏培盛,知道弘晖睡了,他便笑了,起身去看看。

他第一次下地干活时,也是像弘晖这般,累得倒头就睡。

“苏培盛,你明日陪着大阿哥在庄子,让老农告诉他农事就行,不必亲自下地了。”

第二日,胤禛寅时就起身回京。

弘晖起来后,知道胤禛回京办事了,非常失落!

但也知道阿玛肯定是有要事,而且,苏公公说阿玛晚上还会回来庄子,他便又开心起来。

用了午膳,弘晖继续让李管事带着他在庄子里转转。

庄子里不仅有水稻,还种了其他,弘晖第一次知道他平日里吃的菜长什么样子。

兴致高昂,连昨日劳作身体的酸痛、热辣的太阳都没能阻止他出去探险。

听闻庄子里池塘的水是从庄外的一处河里引来的,弘晖便产生了寻根究底的心思!

他想去看看那条河长什么样?

胤禛带弘晖来庄子的目的,苏培盛清清楚楚,既然小主子想去,他跟着便是了。

只是看弘晖越走越偏,苏培盛就忍不住皱眉。

他内心里,其实不想胤禛选小汤山庄子,他内心深处觉得,主子和这个地方犯冲。

听闻李管事说,再走一段时间就是村庄,苏培盛嘴里就不住的劝,“大阿哥,咱回吧,乡野地方人野蛮,别误伤了您。”

“苏公公!”弘晖难得的发了脾气,“他们都是大清的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