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 :‘档案’工作(1 / 2)

加入书签

齐云下了车,跟着李建国,一脚踏进那栋红砖小楼。

楼道里光线昏沉,带着丝丝凉气。

脚下是水磨石地面,磨得光滑,踩上去几乎不闻脚步声。

李建国步子沉,引着他往深处走。

拐过两个弯,竟向下踏进一条更窄的楼梯。

带着齐云进入了地下一层的唯一透着光的办公室!

里面不大,顶头一张宽大的、漆色暗沉的办公桌,桌面玻璃板下压着文件。

桌角亮着的一盏绿色罩子的老式台灯,灯罩是鼓肚的绿玻璃,光线被拢成一团鹅卵石大小的、昏黄温润的光晕,堪堪照亮桌面上摊开的几份厚厚卷宗和一角深蓝搪瓷缸子。

光晕的边缘,勉强勾勒出一个伏案的人影。

听见门响,那人抬起头。

是个老头,身形清瘦,穿一身洗得发白、熨帖得一丝不苟的深灰中山装,领口扣子系到最上一颗。

鼻梁上架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

“主任,齐云同志到了。”

老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站起身。

“齐云同志,一路辛苦。

本该让你先休息,只是我们这工作,性质特殊,时效性强,耽搁不得。

委屈你了,还请理解。”

“理解,应该的。”齐云点头,目光扫着这间沉入地底的办公室。

“坐。”老头指了指办公桌对面那张木椅子。

椅子硬,坐上去硌人。

老头也坐回原位,他给李建国递了个眼神。

李建国会意,转身出去,片刻后领着四五个同样穿着深色夹克、表情严肃、手里抱着厚厚文件夹的人鱼贯而入。

他们无声地在老头身后靠墙的长条木凳上坐下,摊开纸笔,拧开钢笔帽,动作整齐划一,眼神齐齐落在齐云身上。

齐云只觉得那几道目光像细密的针,刺得他后背微微发僵,放在膝盖上的手下意识地蜷了蜷。

“不用紧张,”老头看穿了他的局促,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

“都是规矩。

必要的旁听与记录,确保流程的完整准确。

今天请你来,主要是对你近期经历的一些特殊事件,做一个最终的、面对面的陈述确认。

钟卫国和赵岳同志的报告我们都看过了,但最终归档,还需你本人亲自复述、签字确认。明白吗?”

“明白。”齐云深吸一口气,压下那点不自在。

老头从桌上一摞卷宗里精准地抽出一份,翻开第一页,声音平直地念道。

“齐云。1973年生于秦省蒲城。

未婚。政治面貌,团员。父亲齐大勇,母亲王秀英,生前均为秦川机械厂工人。

1979年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居江省扬城。

1988年,父母因秦川机械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双双遇难。

此后依靠抚恤金及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1991年考入沪市共济大学,古汉语文学专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