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1 祥瑞(2 / 2)

加入书签

纪长卿点头:“没错,还找到了两头,我让他留一头在河州培育,送一头进京,估计半个月后就能送到。”

冯清岁提醒道:“牛痘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就会自愈,进京路上也得培育痘牛才行。”

“我记得,有提醒他。”纪长卿回道,“保存痘种的方法也都告诉他了。”

冯清岁不由多出几分期待。

她虽然种过牛痘,但彼时她尚未恢复视力,也不知道师父那是在给她种牛痘,稀里糊涂的。

如今终于可以亲身实践。

“到时我给你种。”

她对纪长卿道。

语气没有半点暧昧。

然而纪长卿想到自己上臂将会永久留下由她亲自制造的疤痕,浑身上下瞬间热意弥漫。

“好。”他噙着笑道,“我等着。”

冯清岁:(???)

为何感觉眼前这人笑得有点色气?

是她看错了吗?

几日后,冯清岁去给闻既明拆线。

见他伤口恢复得不错,夸道:“你这伤口护理得很不错。继续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很快就能痊愈了。”

闻既明拿起枕边的医书,笑道:“我这几日闲着无事,翻了一下那天你给郝大夫推荐的太后娘娘的医著,学了不少术后护理常识。”

冯清岁莞尔一笑:“都说闻大人博闻强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是多翻了几本书,算不得什么本事。”

闻既明谦笑道。

“你和太后娘娘这身医术,才是真本事。”

先前他不曾见识过冯清岁的医术,还当戚玉真对她的推崇是偏爱之言,如今亲身经历,方知自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他抓住机会,翻开书,向冯清岁请教自己圈出来的不解之处。

冯清岁一一为他解答。

答完笑道:“闻大人于医术一道,悟性颇高,若用心钻研,往后遇上头疼脑热、咳嗽或积食腹泻等轻症,可以为自己或家人调理。”

闻既明道:“这正是我潜心研读的本意。”

呦呦和鹿鸣时常流涕咳嗽发热,他先前不知所以,只能干着急。

如今看了太后娘娘的著作,方知是小儿三岁前正常现象,只要耐心护理,多半会自愈,毋需焦虑。

“不过万不能托大。”冯清岁提醒,“该看大夫还得看大夫,切勿学了点皮毛就自作主张,延误病情就悔之晚矣。”

闻既明颔首:“定铭记于心。”

他这次受伤,纪长卿给他放了半个月假,拆完线还能休上好几天,将医书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下后,他去医馆待了几天,跟坐馆大夫又学了一番。

休假结束前一天的夜里,他被哭声惊醒,忙起床更衣,赶去隔壁。

戚玉真正抱着嚎啕大哭的鹿鸣在廊下走来走去。

“他怎么了?”

闻既明问道。

戚玉真回道:“他没发热也没腹泻,半夜突然哭起来,奶娘说他可能吃撑了。”

闻既明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腹部,确实有点鼓胀,轻拍还会发出“咚咚”声。

“我给他按按吧。”

他柔声道。

戚玉真诧异道:“你以前给他按过?”

闻既明摇头。

“没有,以前都是府医帮他按的,不过我刚看过太后娘娘的医著,跟平安堂大夫学了小儿推拿。”

戚玉真:“……”

“你这三脚猫功夫还是别往孩子身上使了,万一越按越糟糕怎么办?”

闻既明道:“我就给他揉一下肚子,不会乱来,若是不奏效,就去请大夫。”

戚玉真迟疑了一下方点头。

她将孩子放到罗汉榻上。

闻既明摩擦了一下双手,温热手心后方将手放到孩子肚腹,而后小心翼翼地轻柔按摩。

按了十几圈后,孩子“噗噗噗”放了一连串响屁,哭声缓了下来。

他心中一喜,继续按揉。

孩子的手脚渐渐停止动作,哭声也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

他收了手。

戚玉真递过来一张帕子。

“辛苦了,擦擦汗吧。”

闻既明伸手碰了下额头,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出了汗。

天气明明很凉,他怎么……忽而明白过来,是他因为紧张而冒的汗。

他默不作声地接过帕子。

戚玉真将孩子送回房间后,再出来已不见了闻既明,她笑了笑,心道本来还想夸他两句,没想到他这么快走了。

自己便也回房歇息。

翌日,百官上朝之际,一行壮汉护着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平板车,朝皇宫门口走去。

路人见平板车上站着一头浑身都是痘疮的牛,全都瞠目结舌。

“这不是病牛吗?赶着一头病牛进城作甚?”

“好恶心!这牛也太恐怖了,这些痘疮要是传给人怎么办?”

“会传人?天哪!”

路两边的人瞬间有多远闪多远。

有人报给巡逻的兵马司衙差,衙差拦住这一行人去路。

走在最前头的壮汉从怀里抽出一纸公文,衙差看过后,眼睛睁得比马车上那头牛的眼睛还大。

这头牛,竟然是……祥瑞?

老天。

哪个不要命的,竟敢把病牛当祥瑞进献。

一看落款,河州禾城知县屈明璋。

衙差:“……”

这位不是永宁公主的前驸马吗?

莫非对自己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当知县不满,想要狠狠报复一下皇室?

真是疯得没边了。

他不要命,他们可还要命呢。

若是就这么放他们走到宫门口,他们保准要挨棍子。

衙差刚要发话,壮汉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赫然是摄政王手谕。

这头牛,竟是摄政王下令寻找的祥瑞。

衙差:“……”

摄政王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吗?

这是要嘲讽陛下呢?还是想祸害全京城的人?

他这么个小人物,竟然赶上了历史转折点。

将公文和手谕都还给壮汉后,衙差退到一边,让这群壮汉带着病牛继续前行。

而后缀在后面,一同往宫门走去。

——绝非看热闹,守护东城区是他应尽的职责。

壮汉们到了宫门前,呈上方才给衙差看过的手谕和公文,守门侍卫随即打开宫门,放他们进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