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活着,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 / 2)

加入书签

第8章活着,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陈志凯的注意力诱导到朱菡萏身上,并不是李易民有多坏,而是他太了解陈志凯这种性格的人,他们闲不住的,总是喜欢给自己找个假想敌,似乎没有敌人,他们就不会过日子。

李易民有心跟张繁星剖析一下陈志凯的性格,想了想没开口。

以这姑娘善良的性格,和涉世未深的见识,说不得会认为他是在恶意中伤他人。

李易民果断抛弃这个念头,只说道:“陈志凯既然不认,就算我去劝,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的。”

张繁星依旧固执要求李易民去试一试,她的理由是,“你性格强势,直来直去,说不通可以威胁他,反正他怕你不是?”

李易民把眼睛瞪得老大,说道:“合着我在你心里就是这样的形象,这不是恶霸吗?”

张繁星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然后又觉得不该笑,强行绷住脸摇头,说道:“恶霸你不是,你只是好色,有些流氓而已。”

李易民久久瞪着张繁星,眉头揪着解释道:“你这随意给人贴标签的行为不好啊,我再解释一遍,是老乡们调侃我,我不好开那种玩笑。”

张繁星说道:“你那么激动干什么?除非是戳到你的痛处了。我看出你的本质,又不仅仅是因为你刚刚跟社员们开粗俗玩笑。”

李易民福至心灵,果然,昨天上车时那隐晦的那一爪子,没有瞒过张繁星。

怪不得呢,就说这姑娘怎么突然变脸了,敢情人家心里明镜着呢。

那事是李易民临时起意,也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用后世的话说,情绪到那里了,不做点什么说不过去。

但说到底还是他色胆包天,从这一点来说,人家骂他一点儿毛病没有。

“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我会找时间跟陈志凯聊聊的。”

山里的夜黑,虽然也就几百米的路,李易民还是不放心,把张繁星送回了刘培英家。

老太太借着依稀的月色在院坝里等待,见李易民送张繁星回来,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坐坐。

搞懂张繁星态度变化的症结在哪儿以后,李易民哪敢落这个口实?规规矩矩道别离开。

“这就是和你同一天来的那个城里大夫吧?是个好后生,生得牛高马大,模样儿周正,是个板正人。”

刘培英盯着李易民远去的身影说道。

张繁星说道:“老太太,牛高马大可不是夸人的词儿。而且这月黑风高的,你咋就看出他板正了?”

“老太太年轻时候那可也是一枝花,还差点嫁到城里去呢,我这眼睛可亮了。”

刘培英其实看起来算不上老,面相顶多也就五十出头,就是瘦点。

她拉着张繁星进屋,摸黑点亮油灯,继续夸赞李易民。

张繁星听不下去了,说道:“老太太,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李易民确实有点能力,但是人品不行,流氓好色。”

老太太的八卦之心被勾起来了,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张繁星无奈,将昨天和今天的事情都说了。

老太太听完哈哈大笑,说道:“咱这乡下人啊,口无遮拦惯了,开几句黄腔而已,你多待些日子就习惯了。”

张繁星说道:“他抓我屁股总不该是习惯吧?”

老太太说道:“他要托你上车,不托屁股托哪里?”

那不一样。

张繁星没再跟老太太辩解,只在心里跟自己说了一声。

她自然知道昨天的情景,但她能感觉出来,李易民就是有冒犯她。

“幺妹儿啊,刚刚不还跟老太太说,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吗?这有时候啊,亲身经历过的,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哦。也有可能是太在乎了。”

“老太太,你瞎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在乎他?”

张繁星被老太太的话吓得一跳,赶忙摆手,“老太太说话没边儿,睡觉睡觉,明天得上工了。”

那慌里慌张的模样,看得老太太会心一笑。

摸黑回家的某个大色批,可不知道背后一老一少针对他展开过一场讨论。

回到家的时候,槐嫂子房间里的灯已经黑了,他屋里的煤油灯燃着,添满了灯油。

灶房火塘里的火堆还没有熄灭,火塘边上还放着一盆温度刚刚好的热水,洗脸和擦脚的毛巾整整齐齐放在旁边的矮竹凳上。

这一切肯定是槐嫂子准备的,想起那双修长的手忙活了这一切,李易民心里头暖暖的。

洗漱过后,李易民灭灯躺在床上,一时间竟有些合不上眼。

搞定驻村医生的岗位之后,他下乡的基本盘算是稳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呢?

这两天经历的人和事走马观灯似的在他脑海里闪过。

地方方面,刘卫国和唐拥军都是很正派的基层干部,和他们的继续保持良好关系。

槐嫂子人漂亮,话少贤惠,偶尔观赏观赏行,千万不能上头,老太太可憋着劲呢。

小肚儿是个可爱的娃娃,可惜崖下村村小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幼儿园,自己倒是可以抽时间帮她启蒙。

其他的本地老乡也都质朴,总体来说挺好。

相比之下,知青方面倒是显得复杂了些。

张繁星这个女人长得漂亮,人也善良,可惜成长环境应该不错,导致她社会经验少,有点理想主义。

倒是可以交,但绝对不能产生感情,不然有的苦吃。

王宁看似憨实,实则内里精明,应该能成为朋友。

难缠的是陈志凯和朱菡萏,这两人一样的心眼小,会习惯性地去针对旁人,好在如今他们俩才是对头,这把火应该暂时烧不到他的头上来了。

至于劝陈志凯的事,虽然注定是无用功,但既然答应了,他就会抽时间提一嘴。

剩下的其他知青,暂时还未接触过,好坏犹未可知,慢慢再说吧。

然后就是工作,重生回来虽然不想再卷,但是既然做了驻村医生,那就不能怠慢本职工作。

卫生院条件有限,下发的医疗箱里就一套听诊器,一个简易手术包,两卷纱布,一个铝盒注射套装,里面有一根注射器,四根需要重复消毒使用的注射针头。

常备药品也只有几瓶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外加一瓶医用酒精,几瓶生理盐水。

卫生院的设备和药品都不丰富,按照张前卫的说法,村里的赤脚医生,大部分都需要上山自采中草药,然后自己配制相应药品。

西源这边与其他地区不同,地处偏僻,物资匮乏,医疗还是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

成了赤脚医生以后,确实不用和其他社员一起上工了,但是该上山还是得上。

关于这点李易民倒是不排斥,就算不采药,他也有上山的打算。

老娘给塞的腊肉就只有那么一点,槐嫂子再节省的分配,也顶多能坚持半个月。

他不介意吃高粱面,但是害怕肚子里没有油水。

今天去供销社的时候,他本想买点肉回来熏着,一问才知道,只有重大节日和过年的时候,才有肉类供应。

有钱都买不到,他就只能寄托上山搞点野味儿,或者下水捉点儿鱼。

哪怕活了两辈子,再见多识广,也只有真正下乡了,才能真切体会到物资匮乏到底是什么模样。

活着,还要活好,在这年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社员和知青们照例天还没亮就出发去山那边挑堰塘去了。

白日里村里空落落的,也没人来看病,李易民收拾好老太太和小肚儿,先把村子转了一遍,就带上几截铁丝,去了小松林。

他专门找村里人打听过,小松林里野鸡和锦鸡多得很,还有松鼠,农闲的时候村里的猎户一晚上就能打十来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