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秘密试验,震惊陈师长一百年!(1 / 2)

加入书签

钱振华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是501厂公认的车工第一人,却没见过这么棘手的活。

他和手下的几个技术骨干,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激烈争论着。

那张图纸是陆重亲手绘制的“51式12管联装火箭炮发射器”总装图。

“这个设计太异想天开了吧?”

一个负责锻造的老师傅,指着图纸上那个用来支撑和旋转发射器的底座砸吧了一下嘴。

“直径半米大的滚珠轴承?”

“咱们厂里哪有这玩意儿?别说咱们厂了,就算是从熊国进口的机床上面最大的轴承,也没这个一半大!”

另一个负责焊接的师傅也附和道:“是啊,还有这个液压缓冲器,图纸上画得轻巧,可这东西里面的活塞和油封对加工精度要求太高了!”

“咱们厂的车床根本做不出来那种镜面一样的光洁度,做出来也肯定漏油!”

“最难的还是这个齿轮联动的高低机。”

钱振华指着图纸上用来调整发射器俯仰角度的齿轮组。

“这套齿轮不仅要能带动上百公斤重的发射器,还得保证定位精准。”

“这加工难度,比给手表做零件还高!”

工人们的议论声,让刚刚从炸药车间过来的李云虎和陈岩的心又提了起来。

他们虽然不懂技术但也听得明白,图纸上的设计很精妙,但以501厂现有的工业水平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陆重端着一个搪瓷缸子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他听着众人的议论,没有反驳,只是走到图纸前拿起一支红铅笔。

“谁说我们一定要用滚珠轴承了?”

他笑了笑,将图纸上那个复杂的滚珠轴承底座用红笔整个圈了起来,在旁边画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替代方案。

那是一个由上下两片圆形钢板组成的类似磨盘的结构。

而在两片钢板之间,他画了十几个小小的钢珠。

“钱师傅,你带人去一趟铁路维修段。”

陆重说道:“我记得他们那里有一批报废的火车轮轴承?”

“给咱们拆回来,里面的滚珠虽然磨损了,但硬度绝对够。”

“咱们不需要精密的轴承外圈,只需要这些滚珠!”

“用两片厚钢板车出两条凹槽,把这些滚珠像下跳棋一样嵌在里面。”

“上面再压上发射器的重量,不就是一个结实耐用的‘盘式滚珠转盘’么?”

钱振华看着这个简单粗暴的设计,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对啊!

他们一门心思都在怎么制造精密的“轴承”上,谁都没想到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滚珠”自己做一个简易的转盘!

这个办法虽然精度差了点,但对于火箭炮这种追求覆盖范围的武器来说完全够用了!

而且绝对的结实!

“那液压缓冲器呢?”

一个技术员又问道。

“谁说一定要用液压了?”

陆重再次反问。

他走到墙角,指着那里堆放着的几个从报废卡车上拆下来的弹簧钢板。

“这东西不就是现成的缓冲器么?”

他拿起粉笔,在地上迅速画出了一个新的缓冲结构。

“我们把这几片弹簧钢板重新锻造、淬火,做成一个环形的弹簧基座。”

“发射器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大部分会被这个弹簧基座吸收掉。”

“简单可靠,还不用担心漏油问题!”

这个想法,再次让在场的所有钳工和锻工师傅们茅塞顿开!

他们之前所有的思路,都被图纸和熊国专家教的规矩给框死了。

总想着怎么去复刻那些他们根本造不出来的精密零件。

而陆重却用一种他们从未想过的方式,用他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轻松解决了这些天大的难题!

“至于这个齿轮高低机。”

陆重看着图纸上那套最复杂的机构,微微一笑。

“确实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他看向钱振华。

“钱师傅,我们不做那么精密的,就用最笨的办法铸造。”

“铸造?铸造出来的齿轮表面粗糙,咬合间隙大,怎么保证定位精准?”

钱振华立刻提出了疑问。

“不需要它本身精准。”

陆重解释道。

“只需要在铸造好的齿轮旁边加一个这个东西。”

他在齿轮旁边画了一个弹簧加载的三角形楔块。

“我管它叫‘弹力自锁楔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