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北狄二十万大军来犯(2 / 2)

加入书签

刘楚玉走到他身边。

“两个月,你想做什么?神策军虽然精锐,但只有三千人,正面迎战二十万铁骑,无异于以卵击石。”

“谁说要正面迎战了?”谢珩笑了笑。

“打仗,又不是比谁人多。”

他走到御书房中央,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陛下即刻下旨,征召各地府兵,驰援雁门关。不用他们打,堆在城墙上,当疑兵就行。”

“第二,命陆安在雁门关坚壁清野,加固城防。告诉他,守住两个月,就算大功一件。”

“第三……”

谢珩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表情,“把工部所有最好的工匠,还有内库里所有珍稀的铁料,全部送到我府上去。”

赵元稷皱起眉。“你要做什么?”

“做一件能破北狄重甲的新玩具。”

公主府,后花园。

昔日鸟语花香之地,如今已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工坊。

数十座炉火烧得通红将半个夜空都映成了暗红色。

“不行!又裂了!”

一名满脸炭黑的老师傅,看着手中那片刚刚淬火完成的钢片痛心疾首地喊道。

钢片上一道清晰的裂纹。

“砰!”

谢珩将手里另一件废品狠狠地砸在地上,声音刺耳。

这已经是他们试制的第三版钢臂弩簧片了。

原版的钢臂弩射速虽快,但射程不足百步,对付北狄骑兵的重铠威力大打折扣。

他想通过改良簧片增加弩机的磅数和射程。

可问题随之而来。

硬度上去了,韧性就下来了。

高强度、高频率的拉伸,使得这些簧片在连续发射不到百次后,就会因金属疲劳而崩裂。

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总领,要不……我们还是降低一些硬度?”一名工匠小心翼翼地提议。

“降低硬度,射程就不够,跟烧火棍有什么区别?”谢珩烦躁地摆了摆手。

材料学,这才是真正的瓶颈。

他空有后世的理论知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工业基础和材料。

这种无力感,让他胸口发闷。

他独自一人走到工坊角落,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废品,陷入了沉思。

远处阁楼上,刘楚玉静静地站着。

她看着那个男人时而烦躁、时而沉思的背影,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前去打趣调笑。

国难当头,她分得清轻重。

她只是对身边的侍女轻声吩咐了几句。

“把厨房的膳食一直温着,什么时候总领饿了,什么时候送过去。”

“另外,去内库,把父皇当年搜集来的那些西域奇珍、百炼精铁,都给他送去。不管他用不用得上。”

侍女领命而去。

刘楚玉看着那个在火光中显得有些孤独的男人,轻轻叹了口气。

她帮不上什么大忙,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第二天,一辆辆马车驶入了公主府。

上面装载的,是来自皇宫内库的各种珍稀材料。

有产自西域,坚韧无比的独角兽筋,有来自南海深处,百年不腐的沉铁木,还有更多的是形态各异,从未见过的金属矿石。

谢珩正被一个齿轮咬合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对这些东西本没抱什么希望。

他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走过去,随意地翻看着。

“这些兽筋不错,可以试试做复合弓弦。”

“这木头……太重,没什么用。”

他随手扒拉着,直到他的手触碰到一块通体乌黑,入手极沉的矿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