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章 与罪臣合谋者,乃是十八公子胡亥!(2 / 2)

加入书签

一名郎官踉跄闯入,甲胄上还带着烟熏火燎的痕迹。

“报——!”

“陇西急报!孟氏、赵氏祖宅同时起火,宗祠、密阁尽数焚毁!”

玉阶下被铁链锁着的尉林猛然抬头,花白胡须剧烈颤抖:

“不…不可能……”

他浑浊的老眼突然迸发出骇人的精光,死死盯着胡亥:

“是你!是你这小……”

“放肆!”

始皇帝一声冷喝,整个大殿的空气都为之一滞!

尉林如遭雷击,佝偻的身躯被无形威压硬生生按跪在地,额头抵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咚”的闷响。

胡亥委屈地扁了扁嘴,眼中泛起水光:

“父皇明鉴,儿臣昨夜一直在府中,如何能……”

“够了。”

始皇帝抬手打断,目光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百官:

“尉林,朕念你曾随王翦伐楚,留你全尸。”

“至于昨夜,还有一些未遵守全城戒严令者,视同谋逆……”

他指尖轻敲扶手:

“夷三族!”

这个轻描淡写的动作让十余名官员直接瘫软在地。

他们都是与叛乱氏族有姻亲的朝臣。

有人裤裆洇出深色水渍,在殿砖上缓缓蔓延。

“陛下!臣冤枉啊!”

一名大臣爬出队列,玉笏“啪”地断成两截:

“臣昨夜确实出府,但只是去……”

蒙恬突然迈出一步,铁靴踏地的声响让那人瞬间噤声。

大将军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昨夜各府动向。

“李仓。”他垂眸冷声道,“戌时之后,你府后门开过三次,皆无呈报。”

“有一驾马车未挂秦徽,绕经犬道入尉宅。”

“车上八人,六人为你李家庶奴,另两人,身着赵氏旧制内服。”

他抬头,目光如刀,直视对方:

“你当我朝法律是废的么?!”

那人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陛下恕罪!臣、臣只是探望母亲,不知怎会……”

“你母家赵氏,与尉林是姻亲。”

始皇帝语气冷淡,似是陈述,不带一丝波澜:

“竹简上有笔录,人证物证俱在。”

说完,他看都没再看那人一眼:

“拖出去,腰斩。”

禁军应声而上,那名名叫李仓的大臣当场瘫倒,被拖行时仍嘶吼不休,声声惨绝人寰!!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铁靴踏地与哭声回荡在金砖之间。

帝王的目光落在胡亥身上。

十八公子立即乖巧地伏地:

“儿臣宽性无律,请父皇责罚。”

“回府研读《秦律》,自省半年。”

始皇帝淡淡道。

胡亥瞳孔微缩,随即重重叩首:“儿臣领命。”

殿内重归寂静,唯有血腥味越发浓重。

始皇帝缓缓起身,玄色帝袍上的玄鸟纹绣无风自动:

“科举制,即日推行。”

他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

“有异议者,可当面奏来。”

定秦剑突然出鞘三寸,寒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

“敢凶抗者……”

“关中氏族,便是下场!!!”

满朝寂静中。

赢子夜缓步出列。

玄色朝服上的暗纹在殿内烛火下若隐若现。

他拱手行礼时,袖口露出的手腕上还残留着一道未愈的剑痕烙印——

那是昨夜斩杀罗网杀手时留下的。

“父皇。”

他的声音清朗如玉磬:

“儿臣听闻桑海之地正举办圣学之会,诸子百家齐聚。”

“儿臣斗胆请旨,前往一观。”

殿内顿时响起细微的骚动。

李斯眉头微蹙,手中玉笏不自觉地紧了紧。

这位丞相也听说了桑海城此刻的暗流涌动。

小圣贤庄、农家、甚至…墨家余孽,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始皇帝的目光在六公子身上停留片刻。

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遮住了帝王眼中一闪而过的深意。

“准。”

简简单单一个字,却让殿内气氛为之一变。

蒙恬与王贲交换了一个眼神,而站在角落的赵高则微不可察地缩了缩脖子。

“退朝。”

随着宦官的唱喝,百官如蒙大赦般躬身退下。

赢子夜转身时,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殿外阳光正好,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那摊尚未干涸的血迹上——

那是方才被拖出去的罪臣留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