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凡谋逆者,夷三族!!!(2 / 2)
抬头望去,宫墙上不知何时已站满了弓箭手,箭尖寒光如星。
卫铮那边也到了绝境。
他背靠背与最后十几名亲卫死战,脚下堆积着数十具禁军尸体。
但黑色潮水无穷无尽,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加艰难。
“将军…我们……”
一名亲卫话未说完,就被长矛刺穿胸膛。
卫铮突然狂笑起来,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凉与疯狂:“好!好一个始皇帝!好一个请君入瓮!”
他猛地扯下破碎的面甲,露出满是血污的脸!
“但想让我跪地求饶?做梦!!!”
说罢,他竟主动冲向禁军方阵!
长戈舞成一片银光,所过之处血花绽放。
禁军一时竟被这不要命的打法逼退数步。
但人力终有尽时。
一支冷箭突然射中卫铮后心,他身形一晃。
紧接着三支长矛同时刺入他的腹部!
“呃啊——!”
卫铮怒吼着折断矛杆,反手将持矛禁军斩杀。
但更多的长矛刺来,将他钉在原地。
鲜血从嘴角涌出,他死死盯着章台宫的方向,用尽最后力气嘶吼:“暴君…你不得好死……!”
话音未落,一柄长剑已斩下他的头颅。
无头尸体缓缓跪倒,最终扑倒在血泊中。
尉林目睹这一切,老泪纵横。
他颤抖着捡起长剑,想要自刎,却被突然飞来的弩箭射穿手腕。
“陛下有令,”禁军统领冷冰冰的声音传来。
“留活口。”
最后的抵抗结束了。
幸存的氏族士兵纷纷丢下兵器,跪地求饶。
黑色禁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将尸体一具具拖走。
鲜血在青石板上汇聚成河,倒映着天边初现的曙光。
尉林被按倒在地,脸颊紧贴着冰冷的地面。
他模糊的视线中,最后看到的是一双黑色玄鸟纹靴缓步走来,以及那随风轻扬的十二冕旒。
始皇帝俯视着这个曾经的老臣,眼中没有愤怒,只有无尽的冷漠。
“押下去。”
简单的三个字,为这场血腥兵变画上了**。
朝阳终于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在太和广场上。
黑玉琉璃瓦与未干的血迹形成刺目的对比,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个血色之夜的惨烈。
禁军们沉默地列队离去,只留下满地残骸证明这里曾发生过怎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
……
黎明。
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
赢子夜与蒙恬、王贲踏过宫门前尚未干涸的血泊。
玄色朝服下摆沾染着暗红,却不见半点匆忙。
三人步伐沉稳,靴底碾过断裂的箭矢与残破的兵刃,发出细碎的声响。
章台宫前,始皇帝负手而立。
十二冕旒垂下的玉珠纹丝不动,玄色帝袍上金线绣就的日月星辰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他脚下是跪伏在地、面如死灰的尉林。
老将的铠甲破碎,白发被血黏在额前,与昨日朝堂上趾高气扬的模样判若两人。
“儿臣参见父皇。”
赢子夜躬身行礼,声音平静得仿佛在禀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咸阳四门叛乱已平,氏族兵士尽诛。”
蒙恬铁甲铿锵,单膝触地。
“臣已肃清宫城,斩首卫琮以下叛逆三百七十二人。”
王贲嘴角还带着未擦净的血迹。
“关中二十六姓参与谋逆者,皆已记录在册。”
始皇帝没有立即回应。
他缓缓抬头,目光穿透渐渐散去的晨雾,望向远处升起的朝阳。
染血的广场上,禁军正将尸体一具具抬走,黑甲上凝结的血痂在阳光下泛着暗光。
“蒙恬。”
帝王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在场所有人脊背一紧。
“朕记得,卫氏祖宅在蓝田?”
“回陛下,正是。”
始皇帝轻轻颔首,指尖摩挲着腰间定秦剑的剑柄。
“那就从蓝田开始。”
他顿了顿。
“凡谋逆者,夷三族。”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跪在地上的尉林剧烈颤抖起来。
老将挣扎着想要说话,却被禁军一脚踩住后背,脸重重磕在青石板上。
赢子夜抬眼望向父皇,恰好对上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
帝王眼中没有平叛后的喜悦,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平静,仿佛昨夜的血战不过是拂去衣袖上的一粒尘埃。
“儿臣以为。”
赢子夜轻声道。
“当速发海捕文书,防止余孽流窜。”
始皇帝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
“准。”
晨风骤起,吹散最后一缕血腥气。
宫檐下的铜钟突然震响,浑厚的钟声回荡在咸阳上空。
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座帝都,将永远记住这个流血的黎明。
禁军押着尉林退下时,老将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哀嚎。
“陛下!老臣——”
始皇帝连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如同驱赶一只烦人的蚊蝇。
这个动作比任何酷刑都更令人绝望,尉林顿时瘫软如泥,被拖行着离开广场,在青石板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血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