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道歉(2 / 2)

加入书签

田承明恨不得把那个刘东剁成肉酱。

暗暗咬牙,头却点的像小鸡啄米。

副市长如坐针毡,好久,才稳住屁股:“市长,我带队去吧?”

市长瞪了他一眼:**负责工业和科研,你不去谁去?

真的,副市长再要装着不吱声,他就开骂了……

点了点头,他又转过头:“**,你看再怎么安排?”

要按以前,市长骂完,**就会缓和一下气氛,再帮着市长定定调子。但这次,他直接把中间的环节省了,甚至于,脸比市长的还要黑:

这个节骨眼上,这些鸟人,都他妈干的是什么鸟事?

“王市长(副市长),你给孟树峰打电话,让他回来,今天就回来,然后你们一起去……同时,你再问问他:市瓷研所还是不是**,市政府领导下的研究机构?”

“唰”一下,田承明的脑门上就渗出了汗。

副市长的脸猛的一变,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笑:“好的**……”

以为躲到京城就完了?

不可能。

领导们用脚趾头都能猜到:这次跟见了鬼一样,且离了个大谱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工业局对瓷研所,至少对这个研发中心的掌控,几乎等于零……

冷着脸,**又交待了一句:“解铃还需系铃人,王市长,我建议,你到了西京后先拜访那位林老师,就是那位年轻的过份的传承人。但要对症下药:拜访之前,一点要重点了解……”

稍一顿,**又点了点桌子:“王市长,是了解,不是调查,这是其一。其二,不惜代价:只要能提条件,你就放心的往下谈……能不能明白?”

人是西大的,但技术却是林思成的。只要搞定了这位,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副市长重重点头:“**,我明白!”

“好!”**露出一丝笑,“辛苦了!”

市长却冷哼了一声。

不惜代价,那最后得付多大的代价?

如果开始的时候,你们但凡稍稍尊重点,何至于到这一步?

**离了个大谱……

……

而领导们还不知道,他们准备不惜代价也要搞定的林思成,离他们还不到两百米。

太阳落下山巅,锣鼓依旧震天,人不但没少,反而更多了。

人头攒动,无边无沿。

庙檐上挂起了红灯笼,牛角号吹出低沉的呜咽,各式各样的香味钻进鼻孔。

社火排着队,绕着庙墙蜿蜒而来。三九的寒天,打头的鼓手赤着半边膀子。随着鼓声,键子肉泛着古铜一般的光,红绸缠腰在寒风里猎响。

秦琼踩着高跷,突地一个踉跄,人群爆发出短促的惊呼。但刹那,脚碗灵巧的一扭,另一支木腿往后一支,两条木腿叉成人字,穿着金甲的身影折成了铁板桥。

稍一静,喝彩声震天……

不是……这要没练过,林思成敢把那两条木腿嚼着吃了。

他把面花咬在嘴里,双手使劲的拍。

随后,几辆小货车开了过来:车厢里用竹木扎成支架,中间用宣纸裱出动物造型的彩灯,动物背上站着穿着汉服的小姑娘。

铜川民俗,省级非遗:耀州火亭子。

林思成拍的更起劲了。

商妍歪着脑袋,看了好久:“有那么好看?”

李贞顿了顿,又点点头:“是挺好看!”

不大对吧……你一个南方人,也能共情?

暗暗怀疑,她又看了看林思成叨在嘴里的面花:就那么好吃?

就一块塑了几朵面花,又染了色的馍馍,还长的跟花圈似的。林思成却吃的津津有味,边走边啃,不多时,就只剩一小半。

李贞看了看:“林思成说这是印台面花(铜川印台区),挺好吃!”

商妍斜着眼睛:“那你怎么不吃?”

李贞抿着嘴笑:“我不太吃的惯。”

商妍撇了撇嘴:“那还不是不好吃?”

边聊边看,等社火队过去后,人流顿然一少,才露出两边的展台和食摊。

耀州剪纸、耀州泥塑、耀州花灯、耀州蒸饺、耀州窝窝面、陈炉食醋(镇,属耀州区)……当然少不了耀州瓷。

从这些已申遗的民俗传承而言,耀州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

东西也挺好吃。

吃完一块面花,林思成又吃了一碗窝窝面,最后还要了一盒蒸饺。

皮薄馅大,一咬就是一嘴肉。

林思成边吃边走,满嘴流油。

走着走着,他又站住。

摊挺大,里外九张长案,围成正方形。长案上下摆着数不清的药材,一垛挨着一垛。

七八个中医各坐案后,或是把脉,或看舌苔。每位的前面都排起了长队。

中间,十多个人医生或是洗,或是切,或是捣,或是研。各式各样,各种药味直往鼻子里钻。

这是药王山庙会的特色之一:现场诊查,再场开方,现场炮制,现场煮熬。

现场那个味道,可想而知。

商妍打了个喷嚏,李贞捂住了鼻子。

林思成浑然无觉,左右一扫,走到了一张长案前。

但他没有去排队,也没到医生那边,而是隔着长案,伸着脖子往里看。

两口陶锅,一口在炒药,一口在炖鸡。另外还有一口好大的砂锅,在炖药和鸡。

不,应该说是酱:汤已经浓的拉丝,跟药膏似的。

放了哪些药不太好认,但能认出碎红的枸杞和薄薄的姜片。

药味极重,却又透着一股异香。

最后,还加了盐?

葛旭有些看不懂,伸着脖子:“林老师,这是药,还是膏,或是药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