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面试挫折(1 / 2)
18楼等候区已经坐了五位应聘者,个个西装笔挺,神情自信。有人正用流利的英语打电话,还有人在笔记本电脑上快速浏览财报数据。
爱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公文包在这些名牌皮包旁边显得多么寒酸。
“爱旭先生?“HR助理核对名单,“请跟我来做笔试。“
笔试进行得还算顺利。虽然有些专业术语不太熟悉,但金世明的魔鬼训练让他对基础金融知识掌握得相当扎实。
分析报告部分,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新能源板块,运用各种技术指标进行了详尽分析。
“接下来是面试环节,请稍等。“
等待期间,爱旭注意到其他应聘者都在用最新款电子设备查阅资料,只有他一个人翻着纸质笔记本。这种细节上的差距不断提醒着他与这些“正规军“的不同。
“爱旭先生,3号会议室。“
面试室里坐着三位考官:人力资源总监张敏、研究部副总监林国强,还有一位爱旭在财经新闻上见过的面孔——首席经济学家马明远。
“大专学历?没有金融背景?“马明远翻着他的简历,眉头紧锁,“你目前在做什么工作?“
“送外卖。“爱旭坦然回答,注意到林国强副总监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送外卖?“林国强忍不住问,“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胜任证券分析工作?“
爱旭取出自己整理的笔记:“我近期一直在自学金融知识,每天都会跟踪分析市场走势。这是我的学习笔记和近期分析报告。“
马明远接过笔记本,翻了几页:“这些分析都是你自己做的?你对光伏产业有什么看法“
“是的。虽然方法可能不够专业,但我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
“根据公开资料,“他条理清晰地回答,“上游扩产放缓而下游需求增长,供需关系将趋紧。但市场反应不足,估值仍处低位。“
马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向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分析与团队结论相左,会怎么处理?“
“我会重新检验自己的分析逻辑,如果仍坚持观点,就以数据和事实说话。“爱旭回答得斩钉截铁。
面试持续了四十分钟,问题从宏观经济到个股分析,越来越专业。爱旭的回答虽然不够系统,但思路清晰,不时有独到见解。
“最后一个问题,“张敏合上文件夹,“你为什么想进入金融行业?“
爱旭深吸一口气:“因为市场就像一面镜子,既反映经济规律,又照见人性本质。我享受这种理性与感性的挑战。“
面试结束,他被请到外面等候。十分钟后,张敏走出来,脸上带着歉意的微笑。
“爱先生,您的分析能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很遗憾,这个职位我们需要更有相关背景的人选。“
爱旭感到一阵眩晕,但还是保持着微笑:“能告诉我具体原因吗?“
“学历是硬伤,“张敏压低声音,“而且...刚接到通知,有位董事推荐了人选。
走出会议室,爱旭的双腿像灌了铅。电梯里,他盯着不断跳动的楼层数字,努力消化着失败的事实。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输给了“关系“——这个在中国职场无法回避的现实。
爱旭走出一楼大厅,蓝美琪还在前台忙碌。爱旭本想悄悄离开,却被她叫住。
“怎么样?“她的语气出奇地柔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