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这宫,藏着多少鬼(2 / 2)

加入书签

婉美人的来历蹊跷,身份不明,有消息称是从民间寻访来的。与林福的几个心腹内侍有过隐秘接触。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昨日方才被送入宫中,恰好是在皇帝因苏时雨有孕而短暂“收心”,林福权力受到微妙制衡之后…

“呵,”杨千月冷笑一声,将密报凑近烛火,看着火舌舔舐纸页,化为灰烬。“老狐狸,这么快就按捺不住借刀杀人,搅浑后宫,重新把皇上拉回荒唐昏庸?”

她端起茶杯,温热的液体滑入喉咙,让她的头脑异常清醒。

所以,林福插手皇上遇刺案,迫不及待地结案恐怕也不简单。

不过两天时间,就能做到把淑妃定为主谋,人证物证俱在。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谋逆这样牵扯九族的大案,主谋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付出水面?

这意味着林福必然被牵连其中。

难道,皇上出宫探望自己的消息是他放出来的?

林福作为宦官没有另择新主的动机,作为宦官,他已经达到了权势的顶峰。就算出卖皇帝,也不可能换来更多的利益,反而是自寻死路。

除非对他很重要的人被李泽厚拿捏,他才有可能铤而走险。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李泽厚必然会过河拆桥,杀人灭口。但不无权宜之计的可能。

又或者他本无心,告诉了自己的心腹,谁知遇刺后发现心腹是李泽厚的人,或者其他势力的人……

如果那个人被揪出来,林福作为提拔赏识之人脱不了干系。

如果自己是林福会怎么做?

当然是先把这个跟自己有直接关联的“内奸”保护起来,等风头过了再悄悄地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但林福暂时还有利用价值。

破局的关键反而是淑妃一案。以此为切口撕开李泽厚铺下的大网。

一定要赶在李泽厚之前把他救出来,这样就能阻止淑妃的另外一个哥哥因恨叛乱,投奔李泽厚。

原著里李泽厚既然能从大牢里面救出长孙诚还有淑妃的这个哥哥,说明大理寺里肯定有李泽厚的内应,说不定还不止一个。

既然淑妃被定为主谋,从淑妃入手再正常不过了。

正好可以探探路。看看大理寺里的水里到底有哪些王八。

杨千月感觉像在玩狼人杀,惊险刺激。还不能表现出算无遗策。要扮猪吃老虎,必须要有失败,才更像是好色荒诞的草包公主。

她立马决定,“先回公主府,去大理寺。”

又吩咐吉祥,“到了大理寺,你持我令牌和圣旨,去找大理寺孙寺卿!就说本宫奉旨查案,要提审与行刺案有关联的所有人犯。”

圣旨加持,无人能质疑。即使李泽厚的人在场,也只能拖延,却无法明着阻止。

她还可以借机发作,先斩后奏。

她没打算找出来淑妃弟弟。那样太容易暴露了。

就准备先随便看看卷宗,去强化一下爱护皇弟却十分草包花痴长公主的人设,麻痹下各路人马。

再故意给孙寺卿找茬,给他极限施压。这人在原著里被李泽厚收买,是个很关键的工具人。

“是,殿下!奴婢明白!”吉祥心领神会,记下了关键点。

忽而从马车帘子里飘出一股诱人的香味。

诱人的香气钻入鼻腔,瞬间勾起了杨千月尘封的记忆。不是御膳房的精致点心,而是……

街边巷口的粟米糕!

父皇微服带她出宫时,总会偷偷买给她,看着她被烫得直呵气又舍不得松口的模样,笑得开怀。

记忆像碎片一样涌入她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一个威严又慈爱的面庞。

那是她的父皇。

“停车!”

杨千月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马车应声而停。

她掀开厚重的车帘一角,寒风裹挟着更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果然,街角有个点心铺子,前面挤满了排队的人。

“如意,去买几个来。”杨千月吩咐道。

眼光却落在点心铺子边上的书生和墙上的画上。

边上竟然还有个“测字算命”的招牌。什么鬼。

那书生正低头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看不清面貌。

不会这么巧吧?

是那个人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