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2章如履薄冰(2 / 2)
可是如果秋天没收上来粮草,那么这个冬天……
或许就是曹军的最后一个冬天了。
『将军,那你……』曹彰有些犹豫。
曹洪伸手,拍了拍曹彰的手臂,『放心,某……某在此地!倒是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误了大事!』
曹彰再吸一口汜水鲤鱼,胸膛起伏,眼中燃起熊熊战意和凝重,『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重托!』
他再次郑重行礼,甲叶铿然,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掀帘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帐外浓重的夜色里。
帐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偌大的中军帐内,只剩下曹洪一人。
跳动的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摇曳不定,投射在挂满地图的帐壁上,如同一个孤独而焦虑的巨人。
……
……
曹操这里,确实不轻松。
中军大帐之内,烛火在青铜灯盏中不安地跳跃着,将曹操的身影拉长,扭曲,摆动。
一张荆州舆图被平铺在桌案上。
这地图早已不复整洁,上面布满了朱砂勾勒的进军箭头、墨笔圈点的要塞、以及无数用指甲,或是木条,划出的,掐出的,压出的各种痕迹。
尤其是在宛城、嵩山隘口、以及丹江汉水沿岸那几个反复争夺的节点上,更是几乎要将地图磨破了一般。
当下这局面,看起来似乎曹军占优,但是实际上……
曹洪着急,曹操一样也着急。
急得头疼病都犯了。
可曹操依旧要挺着,不能躺下。
这荆襄战局,如同一个巨大的、湿冷的泥潭,正一点点吞噬着他麾下最精锐的力量和宝贵的时间。
主力南下之后,此地战局难缠程度,远远的超出了曹操的预期。
在曹操抵达荆襄战线的初期,他挟雷霆之势,确实一度打乱了骠骑的节奏。
前锋军确实是撕开了樊城外围的包围网,解了曹仁曹真的燃眉之急。
又有荀彧疾进嵩山,夺回了飞狐鬼哭隘的制高点,重新扼住了那条咽喉要道。
曹操他亲率中军压进荆北,重新围困了宛城,收复了新野,勾连了襄阳,稳住了荆北局面。
司马懿、李典廖化、庞山民黄忠等人只能是各自为战,曹军重新掌握了颖阴至襄阳的防线主动权。
如此以来,曹操似乎是再次连成一体,曹仁、曹真各部也得以喘息联络。
在那一刻,地图上的曹军势头锐不可当,仿佛胜利在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反扑的势头渐渐衰弱。
便如同撞上礁石的怒潮,在达到最高之后就迅速衰减,散作无数令人心烦意乱的泡沫。
曹军对于李典廖化的反击,卡在了山谷之间。
李典廖化他们以筑阳和阴县作为后方基地,且战且退。
曹军数次强攻,重甲步卒在陡峭的山道上难以展开,弓弩仰射威力大减,而李典廖化又是皆有武勇,再加上诸葛亮派遣沙摩柯走山林侧袭击,很快就将曹军前锋的进攻势头压下来了。
想消耗?
那武关道易守难攻,致命的是,时间不站在他这边!
现在的曹操,他耗不起!
其他方面,也大抵如此。
还有宛城,被黄忠突袭了一次围城营地之后。
二度围城后,曹操也一直没能腾出手来去强攻,毕竟到处都要用兵,而荀彧又在嵩山线折损了大量兵卒……
再加上伤寒瘟疫……
头疼啊!
曹操对于荆州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冀州。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丢失了冀州,那么曹操无非是恢复到和袁绍当年僵持的情况,而一旦失去荆州,那么斐潜就等于是直接获得了一脚踹开许县大门的先手权。
而且,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斐潜获得冀州,好处并不大,但是荆州不一样,斐潜当年是在荆州游学过,在荆州有不小的名气,所以一旦斐潜真的占领了荆州,荆州就必然会比冀州要更快的顺服于斐潜。这是曹操绝对无法接受的。
因此,曹操在和斐潜决战之前,他必须先将斐潜伸进荆州的触角斩断。
只不过说是这么说,做却不好做。
在荆州的这些骠骑军的分部,兵卒数量虽然都不多,但是都很棘手。像几粒坚硬豆子,卡在喉咙上。吞不下,也嚼不碎,吐还吐不出来!
关键是有些手段,已经用过了,因此失去了再次使用的可能……
比如现在的宛城。
原先曹军在宛城之中,留下了一些后备的手段。
庞山民再次占领宛城之后,因为其性格的原因,并没有对于宛城之中进行详尽及时的搜查和封堵,所以曹仁抓住机会搞了一波偷袭。
很成功。
但是之前的成功,现在就带来了麻烦。
庞山民因为曹仁的突袭,导致留在了李典廖化军中,严格说是和廖化待在了一起,而黄忠回到了宛城之后,就没有庞山民的那么『柔和』的态度了……
黄忠回到了宛城后,便是带人彻查全城!
不仅将已知的几条暗道用巨石沙土彻底封死,更是掘地三尺,把城内所有怀疑可能与城外勾连的孔隙,哪怕是狗洞鼠穴,都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就让曹操很尴尬了……
如果说在曹操领兵南下,围困宛城之后,再发动原本设在宛城的暗道,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可是又不能说曹仁当时的举措就是错误,毕竟之前曹仁已经是被重重围困,再不挣扎一下就要被四面合围了!
相类似的,还有在嵩山线的司马懿。
荀彧设计司马懿的时候,如果曹操也加入进来,说不得就可以将司马懿斩杀在太谷关下,可是一样的,当时曹操一方面是头疼发作,另外一方面也要处理后线的掣肘之事,还要面对廖化李典,也抽不出空来和荀彧打配合。
现如今,就进入了一个非常麻烦的局面。
曹操想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必然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战术……
比如他所擅长的,穿插战术。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个『穿插战术』并不是什么稀罕名词,但是在当下的大汉,至少在曹操之前,并没有出现这个词语,即便是有类似于这种战术的行为,但是也没有专门的指导性的兵法将其提炼出来。
曹操确实非常擅长使用类似于『穿插战术』的军事策略。在历史上,曹操的许多经典战役都体现了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快速机动、出其不意、直插要害、分割敌军、瓦解其整体部署的手段。
官渡之战就不用说了,在历史上曹操远征乌桓的时候,面对滨海大道泥泞与敌军重兵设防,他毅然采纳田畴之谋,率轻骑弃大路,翻越险峻的徐无山,穿行五百里荒无人烟的『卢龙塞』古道。
这几乎是一次近乎自杀式的豪赌!
大军在绝壁深谷中攀援,粮草不继,士卒疲惫不堪。然而当曹军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白狼山时,仓皇集结的乌桓大军便是顷刻崩溃!
虽然说曹操并不清楚后世现代意义上的『穿插战术』概念,但是这并不妨碍曹操运用其核心要点,快速、隐蔽、深远、出其不意地打击敌军纵深关键目标或进行战略迂回。
他确实是这方面战术的大师。
面对荆州的乱局,曹操再一次想要以空间换时间,以奇兵破僵局……
但是此刻的荆州,真能如同当年官渡白马的翻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