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自私自利(2 / 2)

加入书签

席于飞可真的没说谎,都说什么下乡种地到处都是粮食能吃饱饭,如果真这样,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下乡?为什么下了乡的知青天天盼着回城?撑不住的知青干脆嫁给村里的人,不就是为了有人能帮衬一下,不至于饿死累死冻死?

知青们本来就岁数小,正是能吃的时候,有的时候半夜饿的眼睛都绿了,偷摸跑牛棚吃那些给牛和骡子吃的饲料。

从到了乡下五谷不分,到能认识十多种野菜,恨不得把山里的东西都背回去,年纪轻轻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只需要半年。

席于飞住在自己亲戚家,其实已经幸福多了。

要知道,知青在乡下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村里人都觉得这是一群少爷少奶,还喜欢讲大道理,跟人梗脖子对着干。干活不咋地,吃饭没个够,吃不饱甚至还会想歪主意。

虽然大队长三令五申不让村里的人去招惹知青,但架不住知青有想法,也架不住那些二流子去骚扰女知青。

席于飞因为家里总是给寄钱寄粮食,也被人惦记过。但他家在村里有亲戚啊,堂哥堂弟一大群,几次试探后就没人找他麻烦了。

三嫂于倩听完,眼圈就红了,吧嗒吧嗒掉眼泪,“小六啊,嫂子我是真没想到乡下这么难。之前你总写信打电话要钱要粮食,嫂子我还抱怨呢。你可真的是受苦了,还好回来了,赶紧吃,吃肉,多吃点儿!”

说着,她就给席于飞夹了好几块大肥肉。

这可是好东西,如今谁家肚子里都没二两油水,肥肉买回去都要炼油慢慢吃,这种大片炖在酸菜里的肥肉,就连席家都有日子没吃到过了。

曾柳华也跟着哭,手绢都哭湿了半条。

席文明叹了口气,道:“不管咋样,咱们也回来了。回头我给老家那边多寄点东西和钱,那边也确实太苦了。大哥二哥从来都不跟我说这些,早知道这样辛苦,我就不要他们寄东西过来了。”

当年席家在奉城也算是个有名望的一家,后来乱世一起,席家就分了支。

席文明的几个叔伯都带着自家人到处谋生,有的去了南方,有的不知道去了哪里,听说还有人去了海外。

席文明这一支就他读过许多书,在城里教书,但大哥二哥他们都在乡下奉养老人。

等家里老人都走了,他带着妻子儿女和学生们长途跋涉南下求生计,跟乡下亲戚们关系也就淡了。

平日里也就年节写封信,寄点儿吃的用的。要不是席于飞被迫必须下乡,他跟老家的兄弟们也不会联系这么勤。

只是每次大哥二哥都报喜不报忧,再加上席于飞总写信要回来,抱怨乡下穷,他就真的觉得是大哥二哥占用了他给孩子的钱,但也没办法,可心里是有怨气的。

但儿子回来了,把那边的情况一说,这怨气也就散了。

“大伯二伯对我还是很好的,但架不住家里孩子多,也没有个工人挣工资,都是土里刨食。虽然我在那边有人帮衬,干的也都是轻松活儿,但架不住太穷了,太苦了。”

席于飞想起上辈子的自己,那时候他特别愤青,到家之后就把大伯二伯一顿埋汰,数落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