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席于飞回来啦(2 / 2)

加入书签

原本只是被宠爱的儿子而已,不过就是多吃几口好的,穿几件新衣服罢了。

家里哥哥姐姐也愿意宠着他,兄弟姐妹也多,用不着他干力气活。

但这个平衡,从72年那年,席于飞16岁的时候,被打破了。

国家从55年就提倡上山下乡,但都是自愿的。可从68年那场运动开始,就变成了强制。

每家必须出一个去相应这个政策。

开始强制的时候,席家到岁数的都结婚了,剩下的还小,没有那么急迫。

等他四哥五哥这对双胞胎到了岁数,又被征兵征走了。

原本曾柳华打算把自己的工作留给席于飞,这样他也可以不用去下乡。但还没到日子,曾柳华就满50岁,退休了。

又过了半年,席于飞到了16岁,家里都打算好给他找个工作了,但席家被人盯上,席老爷子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先生被人举报了好几次,说他家里不响应政策,逃避下乡。

没办法,席于飞就是那么倒霉,只能背着铺盖卷下乡。

好处就是席老爷子东北老家的亲戚还在,让席于飞去了东北,至少有亲戚照顾,不会太吃苦。

席于飞在乡下呆了三年,这三年,曾柳华每每想起来就难过的要哭一顿。家里省吃俭用各种钱票粮食往东北寄,生怕心肝肉在乡下吃苦。

但无论怎么照顾,那也是大东北的农村,日子再好也比不上城里。

席于飞无数次写信哭着要回来,曾老太又让赚钱的儿子姑娘们凑钱,给他买了一份正式工,硬是把人调回来了。

但席于飞坏了性子,变成了个愤青。

家里给他找的这个工作其实很好,在火车上做乘务员,上班跟车走,包吃住。每次跟车回来都会有三天休息时间,而且发四季衣裳,各种劳保福利。

这真的是席家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可是愤青席于飞仍旧不满足,他觉得乘务员是伺候人的。自己在乡下受苦受累,回城了还要伺候人,等他户口落到城里之后,就跟家里大闹了一场。

其实那时候已经75年了,政策开始松动,77年回复高考,知青们逐渐返城,城里改革开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但席于飞总觉得家里人看不起他,于是在某一天,他留下一封信,卷了自己的户口本和家里所有钱,跑去南方了。

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华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衣锦还乡的席于飞开着小轿车回到了这个他出生的四合院,只是没想到一进门,就看见了父母的黑白照片。

那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走了,家里一团乱。

大哥因为出去找他,被劫道的砸断了腿。大嫂吓得流产,差点儿死在医院。

四哥五哥原本在部队有个好前程,领导都给说亲事了,但被母亲要死要活的喊回来,不得已退了伍,前途基本没了。

他母亲也在几年后病的没起来床,临死前还让哥哥姐姐们去找他。

父亲在母亲走后没多久,也跟着去了。

整个家,因为他,分崩离析。

后来,席于飞已经很有钱了。他一辈子没结婚,把赚的钱都分给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可原本温馨的家和父母,多少钱都换不回来。

等他发现自己肝癌晚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