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等殿下长大(1 / 2)

加入书签

“倒不如...”

她嗓子发紧,“什么…...?”

“倒不如一直记着,等殿下长大……”

声音里带着几分虚幻的温柔,像是怕惊破一场大梦。

“等殿下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这江山……”

他声音轻柔,放佛在哄小孩。

“……终究要殿下亲自来扛。”

他忽然轻笑,月光在他眉宇间流淌,仿如降世的嫡仙。

“这江山...”

“就像殿下十三岁那年死活要解的九连环一般,急不得,也替不得”他忽然轻笑。

那几句闲散的话在宋幼宁心中激起涟漪,月光如水,静静漫过她微微颤抖的睫毛。

这是她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黎扶宁或许比她想象中的更加懂她。

黎扶宁望着她挺直的背影,眼底满是心疼。

他并未如那些朝臣般急切地催促她长大,因为他清楚,成长从不是靠旁人鞭策。

若是有些路注定要独行,而他只需做那盏长明的灯,在她回头时永远亮着便是。

马车转过朱雀大街,远处宫墙的轮廓渐渐清晰,这世道的脉络,肩头的重担,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分明。

夜深人静时,宋幼宁赤足踩在寝殿的绒毯上踱步,心绪难平。

今日酒楼里的羞辱和黎扶宁的话,言犹在耳。

公主的称号突然重若千钧,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宋幼宁只觉身体烦躁不堪,一脚踢开脚边的软枕,蓦地发现软枕下放着一只木箱,已经落了一层灰了,看样子放了许久。

“这是什么?”

宋幼宁一直都在宫外云游,对自己寝殿的物件也不熟。

她走了过去,鬼使神差的打开了匣子,里面竟是满满一箱信件。

而这每一道信件里,都藏着一段鲜活的人生。

她展开第一封粗麻信笺时,歪歪扭扭的字迹爬满纸面:

“公主娘娘,俺家妞妞会自个作绒花了,用的是您教的作花方法,现在我们家一月能赚一两银子呢...”

信纸夹着片晒干的油菜花,仿佛还带着南岭的日头香。

第二封来自闽南的茶商之女,信上还能隐隐问到茶香:

“公主游记里写的烘焙之法,救活了整山受潮的春茶。现下我们建了女子茶孰,都学着您试茶汤色...”

而最厚的信来自蜀地深山的一个村落,一个会写字村民写道:

“公主,您走过的驿道如今成了贵人出游之地,沿途村民皆以公主所授之法经营,有开食铺的,有教刺绣的,连最古板的族长都说...”

墨迹在这里狠狠顿了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