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1 / 2)
“当然,前3起案件和现在的第4起,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区别,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犯罪嫌疑人为什么突然将目标从容易得手的女公关改为富家女?是信心和能力升级后的一时兴起吗?直到我回顾到三井美奈的证言,说那个男人说过‘你觉得我眼熟吗?’‘你真的不认得我吗?’。”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搓了搓手臂,即使已经当了4年多的刑警了,也见过不少惨烈的现场,但是我依旧会为人心的可怕而感到战栗。
“然后我得出了一个假设,这名犯罪嫌疑人认识三井丽华,但是三井丽华已经认不出他来了,可能是由于关系的疏远,也可能是健身后体貌特征有了一定的改变,再加上适当的伪装……但总之,就像我们拿到这起案件资料时的第一反应一样,我推测第4起案件的犯罪动机其实是复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犯罪嫌疑人完全没有动三井丽华的衣服、留下凌虐的痕迹,而是一刀割在腹部、逼着她打扫,然后第二刀直接夺取了她的生命。”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然后传来低声讨论的声音,接着松本管理官开口了,“确实存在这个可能。所以,你打算朝这个方向去锁定嫌疑人?”
“是的,我觉得朝这个方向去排查应该可以更加高效地找到犯罪嫌疑人。”我补充道,“当然,为了避免推测错误、放跑了嫌疑人,我觉得同步应该把画像投放到各类夜店、酒吧等类似场所,广泛征集线索。”
“这点没有问题,你们去办就是。”松本管理官首肯了,但同时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排查?被害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不乏权贵阶层,动静最好不要太大。”
“首先,犯罪嫌疑人应该是三井丽华认识但不熟的人,左眼上方有伤疤或者胎记。但是在排查这一特征点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有可能这处特征是近期才有的,不能仅凭驾照照片之类的就轻易排除掉嫌疑。
“其次,现场的清洁用品应该是犯罪嫌疑人自行带去的,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此展开,可以有几种猜测:比如犯罪嫌疑人可能是三井丽华的同学,因校园霸凌中的逼迫清洁之类的行为而结仇;犯罪嫌疑人也可能是为三井家服务过的家政人员或者其亲属,因工作中的矛盾争执、强制开除等行为而结仇;又或者犯罪嫌疑人本人或者亲属与清洁行业有关,虽然曾认识三井丽华,但因目前生活不如意而单方面心生嫉恨等等。”我列举出了几种侦查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