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异议(2 / 2)
“烦请公主将此奏折交给太子殿下。”
太平公主接过奏折,率先看了一遍。她一言不发地奏折收好,犹豫半晌后又问萧婉儿:“萧队长可确定了?这奏折一旦交上去,你大抵就要与加官进爵无缘了。”
“无妨,公主尽管呈给太子殿下便是。”
于是太子复位后,太平公主当晚便呈给新帝一份奏折。该奏折直言新帝既为太上皇之太子,又为太上皇之亲子,应承大周社稷,不必光复旧唐。
“大周立国至今十五载,政通人和,四海升平。天授其命,赐之九鼎,民顺其政,皆言圣帝。及至太上皇春秋高,有佞幸弄权,祸乱朝纲,陛下率五臣诸军诛奸佞,平朝纲,太上皇深感年迈体衰,故传位于陛下。此皆为社稷黎民矣。然臣闻有朝臣欲覆周还唐,旧朝已逝,陛下先为新朝太子,又得太上皇禅让,何需还于旧朝?臣心中忧甚,故呈此书,惟请陛下三思。”
新帝未将此奏折公布给朝中大臣,只叫来了韦皇后和相王,以及在政变当日矫诏的上官婉儿。
“皇妹,你说这奏折是凤鸣卫的一个修士写的?”他拿着奏折看了又看,语气不善,“朕可要好好见见这个修士。”
于是萧婉儿就被叫进了宫。
“不必行礼了,”皇帝直接免了萧婉儿的行礼,将奏折扔给她,“朕听皇妹说这奏折出自你手?”
“回陛下,正是。”萧婉儿这声回答中气十足,毫无心虚。
“朕听闻,兵谏当日是萧队长以言语逼退元慧众僧,为何又不赞同朕复唐国号?”
萧婉儿浅吸了口气,将早已想好的理由细细说来:“陛下当日兵谏,理由为何?是发现二张兄弟意欲谋反,为太上皇铲除奸佞。陛下此后是怎么顺利登极,成为陛下的?是太上皇禅让。若陛下改周为唐,日后于史书上,陛下当日到底是铲除奸佞还是对大周心怀不满故而蓄意谋反?”
“萧婉儿,你放肆!”太平公主赶在其他人发话之前率先发难,她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奈何在皇帝面前不能多言,只能狠狠瞪视萧婉儿,让她谨言慎行。
但这个理由却说动了皇帝??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被人在史书上记一笔谋反得位。
“无妨,朕允你直言。”皇帝摆摆手,让萧婉儿继续说下去。
萧婉儿也毫不客气:“再者,太上皇在位时一力提拔庶族,削弱世家,这些年已然卓有成效。若复唐之国号,大周之制可还延续?是否继续弱世家、强庶族?陛下应知,世家过大,只会下迫寒门黔首,上欺皇帝天家。若一一复唐旧制,太上皇之努力,恐会功败垂成。”
皇帝陷入沉思。萧婉儿的说法确实打动了他,但是光复李唐亦是他这些年的夙愿,最终他只说道:“萧爱卿且回吧,朕会好好考虑。”
“你的胆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几天后,上官婉儿抽出时间见了萧婉儿一面,“你可知道,陛下见你那天我都要被吓破胆了,公主殿下也被你吓得不轻。”
萧婉儿轻笑:“总要试试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