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4章(1 / 2)
常嘉欣和常薇薇吃完早饭,从家里坐公交出门到北江市,店位置并不偏,但她们还是摸索了大半小时才找到这家重新开业的大牛臭豆腐坊。
豆腐坊门口窄仄异常,,“大牛臭豆腐”有些斑驳的木质招牌挂在侧门口,看起来有些年代,但最显眼的还是招牌旁边米糊的“寻人启事”,从一份报纸裁出来的部分,边缘泛黄的明显,这保存其实还不错,能看清内容。
“......父亲孙大刚与1938年参战后失联,1949年本人孙勇(小名大牛)与母亲(牛翠花)、弟弟(小名小牛,年12)因匪乱于大鞍山附近走散。恳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留意,如有知下落者,可与越州北江市清河区风情街道办或风情豆腐坊联系。”
常嘉欣看落款时间,还是1963年,风情豆腐坊应该就是这店被收编后的名字。
孙勇就是大牛,牛翠花,孙小牛......还真是他们。
所以,孙勇的心愿应该就是找到家人。
她记忆里,大鞍山附近山脉其实很多,山川险阻......
系统布置出任务,是不是说明他的家人们至少还有存活于世的?
想到这里,常嘉欣还是皱起了眉,大鞍山位于越州和益州交界处,报纸是越州日报,但这些年若是都没消息,很可能他们在其他州,益州或者更外的地方。
扬名外省......
那还不如改掉薄利多销的炒饭路线,搞个菜私房菜路子赚钱,再试着跨省去益州或者其他州报纸发个寻人启事来得快啊。
不过这也就想想,常嘉欣可不觉得以她现在的实力能搞高档私房菜。
两人走进店,前面有几个客人在等,而孙勇刚从后面端着簸箕出来,稳妥放下,就给客人徒手掂量起一块臭豆腐放在油纸上,嘴角还带着微笑:“你放心,只多不少。”
常嘉欣忍不住打量起来。
白色围兜围着浅蓝色工装,身型中等,脸上褶子很多,按照时间推算,他至少50岁,岁月在他雕刻了不少痕迹,但因为皮肤不算黑,气质到有几分儒雅,不像是卖豆腐,到像是教书先生。
这若不是系统任务提示,她还真看不出这是那个憨厚黝黑的大牛。
感慨之余,常嘉欣就听到她姐在耳边嘀咕:“小欣,这臭豆腐老板就是开业那天哭的男人。”
这是什么缘分啊。
不等常嘉欣多想,就轮到她们了。
“要点什么?今天店里重新开张,买半斤臭豆腐送半斤。”孙勇拿出一张油纸,抬头看常嘉欣有点面生,补充道,“给二毛五就行。”
常嘉欣半开玩笑道:“定一板老板也送一板嘛。”
一般来说一板就是15斤左右。
“送肯定送,只是这臭豆腐只能放几天,太久容易坏。”孙勇提醒道,“你们要是爱吃,可以每天来,我以后每天都张开的。”
“我们开饭馆的,隔壁市新围小区旁家‘常菜馆’就是,我叫常嘉欣,这是我姐常薇薇,你应该见过。”常嘉欣解释道,“这次来,是想定期在你这边定臭豆腐,不过前期量可能不稳定,今天暂时先定个一板。”
孙勇这才注意到她旁边的常薇薇,他想起之前在店里的?样,略带尴尬说道:“我知道呢,很好吃......我叫孙勇,就住在新围小区......臭豆腐都是这儿腌的,店里就我一个人,早上没办法送过去,要是不介意,可以提前打个招呼,我下午这里关店就可以送过去。”
“那......”也可以。
臭豆腐隔夜不碍事,胚在冷水中能保存一周,等天热也能存个三天。对比大多食材,臭豆腐并不需要讲究当天,重在黄豆品质,腌制手法以及卤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