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另一种打算(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朱棣离开后,朱高炽在做事的时候,比以往更加小心,生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

修建铁路需要征发民夫,消息早已经在整个大明传开。

只是如今的北方,人口并不算多。

生怕自己这边做的不够好,朱高炽甚至从燕王府抽调出一部分的人,前去支援朝廷。

可以说这样的决策,是为整个大明境内的藩王们,做了一个表率。

其他藩王也不甘示弱,纷纷派出自己的府邸的奴仆,前去帮忙修建铁路。

对此,朱雄英还刻意为朱高炽颁发一道嘉奖。

同时,之前朱雄英派人收购的京西煤矿,此时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日后蒸汽火车的运行,可是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的。

所以,如今各大煤矿的铲除,除了正常民生使用,剩余的煤炭,全部留在矿场内。

就等着铁路修通后,投入使用当中。

铁路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可是朱雄英的目光并不止在工程上。

他的心中还在计划另一件大事,要知道汉唐以降,读书做学问的事情,才稍微流向民间。

在此之前,所有的文学巨著都被世家垄断。

即便是典籍印刷,文房四宝的生产,也同样被世家掌控。

从而也就导致了整个朝堂中的官员们,就那么几个姓氏。

说句不好听的,整个朝堂中的官员,细算起来都是亲戚。

一旦这些人集结在一起,便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

甚至遇到手腕弱一点的皇帝,这些世家的力量,足以撼动皇权。

直到隋唐的时候,当权者这才打破了门阀世家的垄断。

普通百姓们这才有机会接触到知识,然而这样的后果,自然会让那些门阀世家愤怒。

甚至不惜勾结外族,不顾百姓生死,妄图颠覆整个隋唐。

从而导致中原大地四处战火纷飞。

但这道口子终究还是被打开了,宋朝的时候,更是出现了畸形的文治之兴!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最终再次沦落为某些人手中垄断的工具。

不光是将知识垄断在自己的手中,就连整个科举的选拔过程,也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底层的百姓们,根本就没有力量从那些大人物的手中摆脱出来。

直到元朝的时候,这种情况才彻底被打破。

只因为那些野蛮的蒙古人,只需要奴隶,根本就不需要读书人。

就算破例选拔些许的读书人出来,那也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直到朱元璋将元朝推翻,建立大明的时候,提倡八股制度,硬生生将文学的大圈子给圈进了起来。

以往参加科考的学子们,不说各个学富五车,至少也算的上是博才多学。

但朱元璋时期,科考的内容,只有那么一丁点。

也只有这么一点点的知识,反而却成了最困难的知识。

但凡你想要了解这一点知识,必定要了解所有的儒家经要。

要么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的半吊子。

即便是脱颖而出,那也只是走了狗屎运,幸运女神不可能永远站在你的身边。

所以到了后来,整个朝堂上的大权,终究是落入到某人的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