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我瞻四方二(1 / 2)
“考虑什么啊姑娘?”赤华又抓起了没吃完的半块月饼,还好心地问道,“姑娘你真不吃这月饼吗?还怪好吃的呢,这可是大公子特意送来的!”
祝昭摆了摆手,再次趴在了书案上:“我不爱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夜阖家共食的佳肴,是为团圆团聚之意,可如今家人皆赴宫宴,只有她一人独坐月下,吃月饼又有什么意义呢?
月华如水,竹帘被晚风吹得稍稍动,筛进了院外一条条如水的月华,她侧过头望着面上食盘里余下的几块月饼,迟迟未移开视线。
望着望着,她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不禁皱眉。
可是......可是以往在濯县,她与赤华在小院子里分食月饼也很快活,此刻为何会生出吃月饼没有意义的想法呢?
她这才钝钝地,切实地明白了袁琢说的那句话,他说,因为她终究对她的家人们还抱有期待。
她原以为自己早已看透,却原来心底仍存着一丝奢望。
她的眼眶突然有些发酸,她连忙再次仰起头来,发出长长的“啊??”声假装发泄烦恼。
果不其然,吓了赤华一跳:“姑娘,你怎么了?”
祝昭站起身走到竹帘边拂开它,于是一条一条的月光变成了一片一片的月光。
赤华看到月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清瘦,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坚韧。
“我要写话本!”祝昭下定了决心。
“姑娘你方才在烦恼这事啊?”
“不是,我方才只是在思考......”她停顿了片刻,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语句,“人的真实。”
“人的真实?”赤华摸不着脑袋,
祝昭满腹心事,没有接话。
袁琢此人于她而言是模糊的,她看不真切。
人尚且看不真切,那历史呢?
是真切的吗?
是完整的吗?
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还会有人真正想去通过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探寻真理吗?
史书浩如烟海,倘若无法记载真实的人性,史书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她惊恐地发现,史书......好似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赤华!”祝昭转身喊了一声,“准备纸笔,研磨,我要给崔老先生写信!”
“哎!”赤华一口吞下了剩余的月饼应了一声,立马去准备了。
不多时,她便将宣纸,毛笔和一方端砚准备在了书案上,她将宣纸铺开,用镇纸压好,拿起墨块,在砚台上研磨,她一边研墨一边问:“姑娘怎么突然想起来要给崔老先生写信了?”
“有问题实在不解,想要向先生请教。”
祝昭执笔蘸墨,笔尖在纸上轻轻一顿。
“敬禀先生......”
“学生祝昭,心有积疑,欲求解惑,故修书一封,望先生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