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1 / 2)

加入书签

次日清晨,宫中御道寂静森严,晨光照映金殿琉璃,灿若流霞。

百官肃立,至卯时,早朝方才启奏。

御史台首辅恭敬捧上一封重折,御前侍立的太监高声唱道:

“御史台急奏??南境盐务旧案,沈氏通敌之嫌,证据再得新呈。”

原本平静的大殿倏然静了几息。

皇帝年岁与谢执相当,他本倚在御座上半阖着眼,闻言霍然坐直,眉间杀气隐现:

“念!”

太监双手捧卷,当众展读:

“……大沥十二年,南境盐政混乱,沈氏家族借沈尚书任职南巡之机,暗设盐引私商,贩私北境、鲜卑,多有往来账册为证。今查得其旧年银账、粮折、通文票据,皆与北境商贩串连,多次规避税司,损国库岁银数十万两……”

宣读至此,殿中百官神色已渐变。文武百官无不交头低语,暗自心惊。

皇帝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刀:

“御史所言,可有旁证?”

御史叩首高声应道:

“启禀圣上??证据已封存御前,盐司旧牍、银票流转、粮仓折耗俱在卷中,更有当年南境数名盐务典史口供备录。”

“此案牵涉极广,恐非一二日所得,还请圣上明察。”

大理寺卿上前一步,面色凝肃:

“圣上,事涉盐政,关连国计。臣以为,此事当由三司连审,详剖沈家罪责,以正朝纲。”

皇帝眸光森寒,缓缓吐出一字:“准!”

殿上顿时静若寒潭。

“着御史台、皇城司、大理寺三方联合彻查。沈尚书即日起停职候审,沈家内外宅眷,一并听勘约束!如有庇护隐瞒,重责不贷!”

一声震怒,震得御阶之下百官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皇帝冷冷抬眼,视线缓缓扫过殿中一众权贵,冷意逼人。

谢执端立御阶之下,眸中波澜不惊,唇角却微微扬起,仿佛预料中的一幕,终于落下帷幕。

??

当夜下值后,谢执并未回府,而是难得的应了同僚之约。

宴会厅中烛火通明,丝竹阵阵,席上皆是些中枢要员或戚勋子弟,推杯换盏间皆是对谢执含蓄或直白的恭维。年少得志,权掌中枢,天子宠臣,人人都晓得这位谢家公子,正是风头无两的显贵。

“谢大人年少英才,辅国有功,堪为我朝栋梁之臣!”一位侍郎举杯朗声道。

谢执唇角噙着一丝浅笑,指尖随意转着酒盏,只略抬了抬杯沿,“张侍郎过誉。”

声线平淡,却因那点难得的笑意,少了往日的迫人寒意。

他向来浅饮,可今晚,不知是不是心底那份暗流翻涌太盛,倒是来者不拒。

张侍郎见状,眼中精光一闪,侧首向身后侍立的侍女低语一句。不多时,一位身着鹅黄云锦襦裙的少女,垂首敛目,步履轻盈地行至谢执案前。

她容色清丽,姿态温婉,双手捧起温好的玉壶,欲为他斟酒。

席间目光瞬间聚焦于此。张侍郎捋须而笑,眼底满是期许。这是他的嫡女,才貌俱佳,若能得谢执青眼……

却见谢执眉间瞬间冷峭,移开酒盏,“不敢劳烦,本官不惯旁人侍酒。”

少女只得躬身退下。

酒过几巡,张侍郎又道:“谢大人,稍事歇息片刻吧?偏厅已备好小憩之所。”

谢执也未多想,微点头,被引至偏房。那处偏厅安静幽雅,炉火正暖,陈设极是讲究。

他才落座,茶未饮完,便隐觉身上有些不对劲??

一股燥热自脊背升起,像被滚烫的水慢慢煮着,耳畔轰隆作响,手心竟也出了细汗,原本清明的思绪开始有些发涩。

……竟被下药了。

谢执心头冷笑,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

门外很快传来一阵压低的细碎脚步声。

一个窈窕纤细的身影进来了,正是张侍郎嫡女。

她低头缓步而入,脸上泛着羞赧的绯红,双颊染着急切的激动之色。

“大人……”她屈膝行了一礼,嗓音柔软颤着。

谢执睨了她一眼,眼尾尚染着酒后的慵懒,薄唇微抿,冷笑未语。

女子见他未开口,声音更低了些,似是哽咽:“妾……仰慕大人风仪,已逾数载。今日冒昧前来,实是情难自抑,家中长辈怜妾一片痴心,只得助妾一臂之力。”

她微微抬首,露出一段莹白的颈项,眼中水光潋滟,既有羞怯更有孤注一掷的期盼:“妾自知蒲柳之姿,不敢高攀大人正室之位……然一片真心,日月可鉴。若能蒙大人不弃,允妾随侍身侧,朝夕侍奉,妾……纵为妾室,亦甘之如饴,此生无憾。”

说罢,她竟欲缓缓上前,手中衣带松散,露出大片白皙雪肌,仿佛下一瞬便要投入他怀中。

谢执眸光微垂,手指轻轻捻着衣袖边沿,慢条斯理地看了她一瞬。

紧接着,嗤笑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