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外敌入侵时,不思反抗,只想着求饶?这像话吗?!(1 / 2)

加入书签

宋徽宗、宋钦宗二人的悲剧结局,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亡国之君。

但这番下场,实属是自食其果!

金军压境,宋徽宗不顾百姓死活,竟在第一时间选择禅位脱身,携家带口准备南逃!

翻遍整个历史长河,这样的“皇帝”也是前无古人。

恐怕也后无来者!

敌军尚未踏入国门,他心中便只想着保命逃命!

至于宋钦宗,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懦弱和犹疑。

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多次犹豫不决,意图弃城而逃。

若不是李纲死谏守土,靖康之难恐怕早已爆发!

更可笑的是,好不容易挫败金人一轮进攻,宋钦宗却将李纲贬黜——

转而听信术士言语,竟妄想用“六甲神兵”守城!

结果金兵兵临城下,他却未曾做出有效抵御,反而助敌破城,拱手献出京师!

众多皇帝看到天幕中的此情此景,无不怒发冲冠,惊骇不已。

堂堂皇帝,竟愚昧至此!

北宋因这对昏君父子覆灭,其亡国责任,可谓毫无争议!

……

大秦!

“哼!”

嬴政一声冷哼,脸色沉如寒铁。

“这等懦夫,怎配为帝?!”

对始皇而言,帝王最重责任,哪怕身死,也应和江山共存亡。

可宋徽宗和宋钦宗呢?

国难当头,非但不思抗敌,反先为自身筹谋退路!

如此行径,简直辱没了“皇帝”二字!

他们的下场,完全是自食恶果。

然而在愤怒之外,始皇更多的是忧虑。

自大秦一统中原以来,虽有分裂战乱,但最终总能诞生统一王朝。

可如今宋室如此孱弱,竟连敌寇压境都不知奋起抵抗,未来的中国,又将如何?

金人若再度南侵,谁来力挽狂澜?

幸好他此前已从弹幕中知晓“开局一个破碗”的朱氏中兴之志。

否则,光凭这两位懦弱之君,只怕山河破碎不可收拾啊!

……

大汉!

汉高祖刘邦脸色难看至极。

他承认自己出身草莽,有时不讲究规矩。

但再怎么说,一个皇帝,怎么也得有点气节吧?!

即便敌强我弱,偶尔屈服求和,以换取时间保存实力,也非不可。

但大宋并非完全无力抗敌!

若用心经营,完全有一战之力!

可宋钦宗和宋徽宗这对父子,却愣是在机会面前频频失误,最终送了江山!

“成日迷恋字画,不问政务;临敌只知求逃,不识战机!”

刘邦咬牙切齿,怒斥道:

“这不是亡国,这是自毁长城啊!”

“两个蠢材!”

刘邦的评断,也是毫不留情。

他首先点评的是宋徽宗。

这位“艺术皇帝”,一门心思扑在书画花石上。

他眼里心里全是逸趣风雅,政务一概置之脑后。

大权旁落,任由蔡京、童贯等奸佞宰割朝政,把本该安稳的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接着又谈到了宋钦宗。

若非他缺乏胆魄、摇摆不定,李纲那样的大忠臣怎会被贬?

正是他临阵换将、错失战机,才使得金兵轻易攻破京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