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章 兵法有云,战者,诈也!铁铉若能诱捕朱棣,岂不美哉?!(2 / 2)

加入书签

难道仅仅因为失利就要问斩主帅?

眼下接连失利,朝廷士气本就低迷。

若再斩掉李景隆,岂不是雪上加霜?

于是朱允炆只是罢了他的大将军之职。

而当初极力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此刻则悔得肠子都青了。

……

天幕画面继续播放。

靖难之役已经持续近一年。

原本在多方劣势下的朱棣,经过一连串胜利——

逐渐扭转了局势,尤其在白沟河之战后,朝廷遭受了重创。

趁此机会,朱棣迅速向南挺进,围攻济南。

这场战役的进展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刚爆发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燕王的叛乱很快就会被平定,连朱允炆也曾这样认为。

毕竟,朝廷掌握着几十万的兵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而朱棣,仅有区区八百人。

要知道,叛乱之前,朱棣被削去了权力。

朱允炆甚至派遣大臣前往北平,夺走了他所有兵权。

即使朱棣后来控制了北平,他手上的兵力也仅有数万,远远无法与朝廷对抗。

然而,叛乱却并未迅速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在白沟河一战后,朱棣带领军队继续追击。

朝廷则开始调整战略,决定撤换一代名将李景隆,任命盛庸为新的指挥官。

然而,攻打济南的行动并未如朱棣预期的顺利。

他遇到了自靖难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此时济南由铁铉与盛庸联合防守。

朱棣与铁铉有些私交,原本计划通过劝降的方式,避免血战。

之前,朱棣以类似方式轻松夺下多个城池。

若能兵不血刃地攻克济南,岂不是最好?

于是,他照旧放箭将降书送入城中。

铁铉接到信后,决定派遣千人前来投降,并诱使朱棣入城。

他准备在朱棣进入城门后,立即封死退路,捕捉朱棣,一举结束靖难之役。

朱棣收到回信后,毫无疑虑地带队前往济南,准备迎接铁铉的投降。

当这一消息传到朝廷,许多朝廷官员纷纷点头。

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就是朱棣。

只要抓住他,一切就能结束。

在白沟河一战中,瞿能父子差点就擒住了朱棣,只是因突如其来的风暴,错失良机。

如今,铁铉的诈降计策让许多人纷纷赞许。

既然在正面战场上无法击败朱棣,那就另辟蹊径。

兵法有云,战者,诈也!

铁铉若能诱捕朱棣,岂不美哉?

朱元璋也忍不住赞赏道:

“这鼎石倒也有点头脑。”

他对铁铉并不陌生,铁铉曾是都督府断事。

在审理了许多悬而未决的案件,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甚至他的“鼎石”二字,是朱元璋亲自赐予。

如今铁铉已升任山东参政,朱元璋也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

然而,李景隆的更替,倒是让他颇感欣慰。

此次朝廷的决策果然不差,换掉李景隆,由盛庸带兵。

“老孙子”终于做对了一回!

实际上,朱元璋感到靖难之役居然能打到今天,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一场藩王之乱,竟然能持续一年。

他不由想起了曾经一起南征北战的老兄弟们——

常遇春、徐达、汤和、李文忠……

若他们还在,朱棣能跑多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