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彼时父慈子孝,君臣融洽,或能如你所愿!!(2 / 2)

加入书签

君为天命,父为纲纪!

哪怕父亲千错万错,子嗣亦不可逆天而行。

秦皇未对扶苏的判断提出异议。

因为他内心亦持相同之见。

作为君王,便是天命化身!

不过,这话不需言明。

他望着画面中情绪彻底崩溃的李世民,心中揣测,此人眼下必然痛苦不堪。

身为帝王之尊、历朝之先,是不是应当出口相慰?

他稍作沉思,指尖一弹。

【唐太宗无须郁结于心,此天幕既已示警,便是给你翻转命数的契机。】

【静候天幕中另一个版本“李承乾”的出现即可,彼时父慈子孝,君臣融洽,或能如你所愿。】

【………】

此前天幕中已轮流播放了扶苏公子和刘据太子的视频。

众帝王迅速总结出某种趋势。

首段画面所展示者,皆为后世既定之轨迹,亦即史书所铭刻的正史。

但是,每位太子紧接其后皆会迎来另一个版本。

这后一段,便是对前一幕的遗憾的修正,是千古冤种们的圆满结局!

这不仅让帝王与储君们多了一重预判未来的契机。

更是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行动范式!

既能先一步明晰即将发生之事,又可借此改弦更张,挽回失策,再启盛世。

正因此,始皇帝才在弹幕中宽慰太宗李世民。

李承乾的初版视频虽映射的是即将发生的情节,但现实尚未走到那一步。

李世民仍有翻盘之机!

无需沉溺哀痛!

即将揭晓的,必是更加理想的一种情境。

相信李世民后续的境况,情绪当有显著回转。

太宗勿急!

光辉犹未远离!

诸多帝王纷纷望向那道来自秦始皇的弹幕。

众多面孔浮现出几分古怪之色。

在目前“当众审判”的三位皇帝之中……唐太宗可谓最遭打击,伤痛尤重。

扶苏虽落得赐死下场,但此事与其父始皇实无太多干系。

秦王并无亲手加害之意。

终归是赵高李斯等人擅改圣旨所致。

戾太子刘据虽曾举兵反叛,但与武帝关系尚未彻底决裂。

刘彻虽借巫蛊之祸削减太子与外戚的势力。

但内心终究还是希望保住太子的。

只因苏文江充等人切断了中宫与外朝之间的联络,事态才一步步滑向失控。

最终使得卫皇后、刘据与二皇孙皆命丧非命!

因此可见——

扶苏与刘据的悲剧,多可归咎于奸邪势力。

唯有李世民这段,是他自酿之苦果。

明明早已立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却又偏偏另眼相待次子。

这怎不让太子时时惴惴难安?

换作任何人承此重任,恐怕也会心神不宁。

时间一久,意志一崩,不造反都难!

更令人唏嘘者,非太极殿上那一幕莫属。

李承乾实乃铁血之躯!

纵然叛谋已泄,败局已定。

却仍挺胸直立,目不避父皇,直面其怒火!

那一刻,似乎反倒成了他占据上风!

李世民为帝多年,统御万邦、威震朝野,谋定天下,何曾在朝堂之上吃过半点亏?

可如今,却在气势上被儿子步步紧逼。

在言辞中节节败退。

在理据上更是被层层锁死。

竟连一句有力的反驳都说不出口。

到最后,几近气急攻心,难以自持!

始皇、武帝和老朱三位帝王,内心同时泛起同一念想:

所以,唐太宗……实在是惨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