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会议讨论论功过(2 / 2)

加入书签

徐正海答道:“刘陪阳。”

“刘陪阳?”

突然,一位负责学员档案的领导猛地一拍大腿。

“我想起来了,刘陪阳,不就是今年那个以新学员身份,就荣立个人一等功的那个兵吗?”

“什么?一等功?”

“新学员拿一等功?”

这下,会议室里是真的炸了锅。

一等功是什么概念?

在和平年代,那是堪比战争时期扛着炸药包炸碉堡的荣誉。

一个刚入学的毛头小子,居然有这种荣誉傍身?

黄启明院士的脸色,瞬间变得五彩斑斓,比调色盘还精彩。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样。

这小子,背景这么硬的吗?

不对,这不是背景硬,这是实力太硬了。

可他依旧梗着脖子:“就算他立过功,也不能功过相抵。”

“课堂纪律必须维护,我的学术权威不容挑衅。”

几位之前附和他的领导,此刻却有些犹豫了。

一个敢于质疑权威,并且能拿出新鲜观点的一等功臣,这分量可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会议桌的末端,几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专家,一直闭目养神,此刻却缓缓睁开了眼睛。

其中一位资格最老,据说是军校的“定海神针”级人物,轻轻咳嗽了一声。

“咳咳。”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老专家慢悠悠地说道:“黄院士啊,年轻人有点锐气,是好事嘛。”

“至于他说的那些观点,老头子我听着,倒觉得有几分道理。”

另一位老专家也接话:“是啊,蓝军蓝军,说到底,是红军的‘陪练’。”

“如果陪练比主家还想着怎么一招KO对方,那这个陪练,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

第三位老专家扶了扶老花镜:“还有那个模仿外军的说法。”

“我们研究外军,学习外军,是为了超越外军,而不是把自己变成外军的复制品。”

“如果蓝军只知道模仿,那红军演练的,不就是如何打昨天的战争吗?”

“我们自己的创新在哪里?我们自己的特色在哪里?”

老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黄启明院士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想反驳,却发现这些老专家说的话,他根本反驳不了。

因为,他们说的,才是真正站在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

会议室里的其他领导,脸上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是啊,他们之前怎么就钻了牛角尖,光想着维护所谓的纪律与权威了呢?

老专家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精光。

他看向徐正海:“这个刘陪阳,他的具体功绩是什么?”

徐正海早有准备,立刻回答:刘陪阳同志在原部队服役期间,于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中,作为基层战士,大胆献策,其提出的创新战术,被指挥部采纳,并成功扭转了演习态势,为我方取得压倒性胜利立下头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