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1第三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种隐秘的拒绝,她知道钟晰听得懂。

羡予认识的,是“程望之”这个人,而不是他背后的权势,所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我觉得很对。”羡予一边说,一边仔细地将写了钟晰暗卫名字的那张纸对折起来,“这句话用在好奇心上也是一样的,我没那么在意你究竟是谁。”

“反正你说不会对我不利,我相信你。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不能恩将仇报啊。”她明快地笑起来。

钟晰哑然失笑,方才滞郁在胸中的那口气骤然散开。

羡予今日心情好??其实她每回见完钟晰都会被他哄好一点,只是她自己不觉得??她跟着钟晰穿过回廊和月洞门,亲自把人送到别院门口。

侍从已经牵来马匹候着了。

临行,羡予略算了算近期收到的礼,加上今日这块紫玉墨,价格足够让人咋舌。

她状似不经意地开口:“你上月不是提到宇文润的山水画么?报社派去江州给流云报寻新奇故事的书探寻到一幅。”

她微微一笑道:“我让人买下来了,就在文心斋,你得空叫人去取就行。”

报社最近赚了不少,她总要给钟晰回一下礼。

钟晰也不推辞,虽然一幅名贵书画的价值和他送的一辆马车都装不下的礼物比起来不算什么,但他显然对羡予记得自己一个月前随口一提的东西很是受用。

他揉了揉羡予的头发,用兄长调侃小妹的语气道:“谢谢东家。”

这个称呼让羡予想起那日在文心斋,于是笑回:“不客气望之哥哥。”

-

钟晰第三次见到葛秀,又过去了一个月,她已经坐在羡予的小学堂里听课了。

葛秀在抚兰溪上游那座别院处学认字的消息传回村,惹得她村中的小姐妹们都十分艳羡。于是,没过几天,葛秀就带着五六个小姑娘,一人抱了一束花,怯生生地叩响了别院的门。

羡予当然十分欢迎,这都是一心向学的好孩子啊!这不正是对她教学水平的最高肯定吗?

学生们多起来,就不能像最初教葛秀那样,随便坐在饭桌上教她认字了。

羡予叫人收拾出了一个侧间,光线充足,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小课桌,整整齐齐摆了两列。

她还仿照前世的移动白板画好图纸,叫白叔做了一块木板,放在小教室最前方,上面贴了许多大字。

她的心意和行动力都是顶尖的,给每张小书桌上都配了笔墨和一沓白麻纸,毕竟她一个开书坊的,也不缺这点材料。但几天后还是有一半孩子不来了,问其缘由,都是父母不允或者家中事务太多不得闲。

剩下的学生,除了葛秀,只剩三个,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九岁,羡予可以挨个指导每个女孩的握笔姿势。

这个小小的蒙学班只有一个女夫子和四个女学生。至于男孩们,要么是早就被父母送入了学堂,要么是家中有其他规划,只有村里的小姑娘们,被农活和家务蹉跎到可以成婚的年纪,再被父母送入盲婚哑嫁的夫家,继续农活和家务。

没人看到她们其实有不输任何人的恒心和毅力。这里的四个学生,为了挤出一点来别院上学的时间,都要更早起床,更快做完手上的活计。羡予从不收取费用,但女孩子们过意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