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第九章(2 / 2)

加入书签

孟青开箱,她拿出她出嫁那天穿的红布鞋,这个色的鞋她这辈子穿不上第二次。她把鞋底的衬布剪开,字据和凭证分开塞进两只鞋的衬布下,再用针线把口子缝上。

一切收拾妥当,孟青抱着孩子开门出去,杜悯不在院子里,蚕室的门开着,她走过去问:“三弟,我需要什么时候回娘家?”

“明天可以吗?我明天回书院,后天和顾无夏一起拿他祖父收藏的字画去纸马店找你。”杜悯说。

“行,我这就去收拾我跟你侄子的行李。”孟青态度积极,她走几步又折转回去问:“你二哥那里是你去说还是我来说?”

杜悯长叹一声,“我来说吧,他是个不知变通的,可别一惊一乍闹得全家都知道了。”

孟青权当没听出他话里的嫌弃,他们是一个娘窝里的亲兄弟,胳膊肘总是向内拐的,嫌弃也只是一时的。

不多时,天色转暗,孟青哄睡孩子,她去灶房做饭,晌午剩的有剩菜,晚上煮一锅大米粥就行了。

舀米的时候,杜黎回来了,他是一个人先回来的,回来头一件事就是找孟青,“三弟没再找你胡说八道吧?”

“找了。”

杜黎观她神色,他心里咯噔一声,大感不妙。

“二哥,我们聊聊吧。”杜悯的身影从中堂出来,他站在暮色里看向远处,问:“爹娘还没回来?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去祠堂那边说话可好?”

“就在家里说,爹娘和大哥大嫂去永业田摘桑叶了,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回来。”说罢,杜黎阴着脸问:“你既然敢做,还怕爹娘知道?你就这点胆子?”

杜悯没说话。

杜黎看向孟青,话到嘴边,他口风一改,盯着杜悯质问:“你屎堵心窍了?非要碰商贾之事?你缺钱用?”

“缺。”杜悯神色发凉,他肯定地重复:“二哥,我缺钱。”

“家里给的不够?你做什么需要这么多钱?”杜黎心惊。

“不够,我有很多要用钱的地方,我需要买书,需要出门交际,想攒钱负笈游历。”杜悯回答。

“你念书就念书,搞这么多花样?你需要买多少书?让爹娘给你拿钱。”杜黎很不理解,他疑心杜悯是不是学坏了。

孟青能理解,朝廷每年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仅三百到五百人,杜悯一个农家出来的学子,家无底蕴,如何能跟富有藏书的士族子弟竞争。作为前世经历过多年苦读的她,她清楚地明白,就算杜悯是神童在世,他也需要名师和古籍珍本的浇灌。

“三弟需要的书,家里可能承担不起,他要买要看的书不止一本两本,而是经年累月要持续购入,或者是从他交往的同窗家里借阅藏书,他向别人借书,总要付诸相等甚至更高的报酬。”孟青忍不住出言相助,“甚至于,苏州别的书院若请来大儒讲学,三弟钱财若自由,他能和其他富裕的学子一样不用考虑车船费,轻装简行赶去旁听。”

杜悯如遇知音,他没想到,这个家里最懂他的竟是商户女出身的二嫂。

“就是二嫂这个意思。”杜悯心情大快,他一时来了倾述的欲望,说:“二哥,如今市面上常见的书籍于我如鸡肋,没什么大的帮助。我需要的是在个别学子以及夫子们手上握着的各种古籍、珍本和大儒注解手抄本,一本少说要一两贯钱。这些书我买不起,只能借来夜以继日地抄,一旦书主要用书,我得立马还回去。今年四个月我断断续续才抄完一本书,长此以往,我一年顶多抄三本书,太耽误事,也消磨我的身体。”

“除了书籍,我去佛寺听经得付香油钱,陪夫子拜访友人偶尔要付船资或饭资,去同窗举办的文会,我得备份礼……如此等等,累计起来是不小的支出。而这份开支,我不忍心压在你们身上,压得你们省吃俭用,甚至绝了我侄子们上进的路。”杜悯老实交代他因何缺钱,他继续解释:“至于二嫂带来的嫁妆钱,那是给我用来上京赶考的路费,我不能动。”

还有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