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惊艳(1 / 2)
杜珩渊侧头避过王珞沅视线,火光于他眸中摇曳闪烁:“女郎,又是为何信道?”
“自是父亲……”可父亲为何信道?王珞沅眸光一闪,陷入沉思,“应当是为寻求内心安宁与自身寿康罢。”
“然,时人因心中所愿无法达成,故向外寻求神佛,虽佛家言即心是佛,心外无佛,芸芸众生却也不过欲求一个安宁罢了,不信亦并不妨碍他们选择相信。”杜珩渊顿了顿。
“故你亦选择信佛。”王珞沅盯住杜珩渊,开口接上,依然执着于此前疑问的答案。
杜珩渊转头与她相望,却并未直面回答,反而回问道:“女郎选择信道否?”
二人相对无言,眼神中却皆清晰地流露出这样的意味:她/他,从未真正选择信仰神佛玄虚!
王珞沅轻笑,是呵,她何必纠结于此这般久,于这些将士而言,被埋进土中,亦或是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又有甚区别,皆是身后事罢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而于活着的人而言,便如此前张劲石所说,生存已这般艰难,为了能让自己活得稍微舒心些,释怀是最好的选择,信什么又有什么打紧,总归命运已不由己,信仰总该自由些罢。
可他们当真能自由选择信仰否?
王珞沅忍不住又细细思索开来,若是连她都未曾真正信道,父亲如何能仅因寻求安康便对道教推崇备至。
她竟是忘了,长年浸淫于权欲中心的父亲所信从来便是权柄,而非道教。灵光闪过,王珞沅浑身一震。
时局动荡,士大夫为免于频繁卷入政治漩涡,成日清谈会友,沉浸于玄虚淡泊之中,于是推崇“无为”之治的道家成为时下风尚。
与此同时,武帝独尊儒术之策式微,为寻治乱之策,父亲这才顺势而为,重提文景之治时道家理念,倍推崇之。
原是如此,王珞沅长叹一声:“我观之,军中士卒多对以火清扫战场之事视若寻常,想来桓符当是早已将你适才所言于军中传开。这所谓信仰,归根到底不过是当权者治世抚民手段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