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钓人(1 / 2)

加入书签

沈寂盯着眼前年少的小兵,也就十四五岁的年纪,他声音带着一点难以琢磨的平静,“追随周副将多久了?”

“回将军,小人一个月前才参军。”

一个月前,恰好是上京举子们闹事的日子。

看来是双线作战,一齐发动。

眼前人掌心无茧,练兵的确不久,一个月前周敬鸣的确招募了几批新军,新军质量残次不齐。

操练时,他看过镇云营中,周敬鸣手下的兵,半数以上都是精兵,对过营册,这些精兵是这一个月陆陆续续投入镇云军营的。

精兵有的自称多年习武,有的自称是屠夫,总之,那些人掌心厚茧是骗不了人的。

分批入营,每一批都是有精兵也有一些散兵,混淆打散了投军,可以说周敬鸣使得一手好障眼法。

所谓障眼法,有人是目标,有人就得是添头。

眼前这个,虽神情木讷,年纪也小,但也不至于是个智力残缺之人。通敌是大罪,一路不跑不闹,可见是真不知情。

这大概就是添头了。

沈寂略有些失望,这样一个添头,想必是很难知道周敬鸣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了。

他确定了,周敬鸣在防着自己。

倘若是个精兵,他有的是办法撬开他的嘴,就算确定不了周敬鸣通敌,吐出些周敬鸣的上京往事也是好的。

“你为何离开大部队?”

小兵老老实实回答,“回将军,周副将说,为防止先前火铳小队从小路逃走,所以命我去小路探查,若是那伙人从小路来了,让我悄悄跟上,探查到他们新巢,再回营禀报。”

漂亮,这套说辞,简直天衣无缝。

沈寂几乎忍不住要给周敬鸣鼓掌。

周敬鸣到底是读过书的,不是莽夫。

一个离开大部队通风报信的通敌行为,因为没有和对方接头,既没有文书证明字条类的物证,又没有人证,自然可以解释为围堵敌人所设的后手。

这样的安排,这样的解释,莫说沈寂,任谁也定不了周敬鸣的罪。

探查这种事,为防叛逃,也为自查,一向要两人为一小队。

“两人为一小队,另一人呢?”

小兵摇头,“我们先头是两人一队,但行至中途,那大哥嫌我慢了些,言称我拖累进度,就快步前去先行探查,故而我被落在后面,”他用手指指石头,“后来这大哥说将军您另有安排,我便同他回来了。”

“那人是谁?”

“周志,高个子阔面方脸,左眼眼角有一道疤,上京人,和我同批投军的。”

高个子、阔面、方脸、左眼眼睛疤痕,沈寂回想周敬鸣的小队,“是二排排头那位吗?”

“对、对,将军好记性。”

石头凑到沈寂耳边说话,“老大,那小子脚力极快,我和船儿都没追上,叫他跑了,恐怕这会儿已经和那个吴良报信成功了。”

“嗯,带他下去吧。”

石头应声后,又只有他俩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老大,还有一事,那个赵公子在帐外不远处鬼鬼祟祟。”

“不管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