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难民(2 / 2)

加入书签

几个衙役扬声道:“肃静!肃静!领过粥的赶紧回去,没领的继续排队!”人群重又安定了下来。

那妇人脸上一喜,走近了伯喻,忙下跪道:“民女参加殿下!”

伯喻扶她起身:“快起来吧。”

妇人抱着怀里的孩子,凑上前道:“今晨孩子哭闹误了时辰,殿下可否通融?”她怀中的婴儿面色红润,正抓住母亲汗湿的衣襟咯咯直笑。

伯喻缓缓道:“不是在下不肯,只是考虑到,若给您这半升水,恐怕众人皆相仿效。长此以往,水源管理便要乱套,大家用水都会受影响。”

妇人脸色一变,怒道:“无非是半升水的事情,哪里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杨柯见她不讲道理,走上前道:“姐姐,殿下是为了大局着想,若今日为你开了先例,那众人便都可以不按时间领取水源,漕河的水终究有限,若是打乱了秩序,那大家以后还有什么水喝呢?”

“话说得真是好听,我看那陶瓮里都是水呢!”她目光往伯喻脸上一瞥,转身对着众人,大声吆喝道,“他是柔然王妃生的,一个胡种皇子,岂懂汉人疾苦?”

人群顿时被挑动了情绪,其中一个平头汉子嚷嚷了起来:“刘姐姐说得没错,义仓里那么多粮食,要不是他定死了额度,我们至于饿肚子吗?”

一人质问道:“你怎么知道义仓里有多少米?”

那汉子大声道:“我亲眼看见的!”

不少人怒了起来,纷纷大叫道:“好啊,原来朝廷多的是吃的!”“他故意饿着我们呢!”

有人站出来指责那汉子道:“每日分发的饭和水,哪里少了?”“是啊,我看你们不都吃的浑身是力气吗?”

“那也不够吃的!朝廷又不是没粮食,为甚不给我们?”汉子伸手指着伯喻,“就是这个胡种皇子,他管着户部,不给我们吃!”

“简直欺人太甚!”杨柯气急,上前就要去跟他们评理,伯喻按住她的肩膀,对她摇了摇头。

“各位!”他站到众人面前,掀起自己的右手手臂,露出了一道骇人的疤痕,那疤从大臂蔓延至手腕底下,犹如一条干涸的古河床横亘在他白皙的肌肤上。

众人瞪住他的疤痕,皆倒吸一口冷气,惊呆在原地。

只听伯喻低沉的嗓音徐徐传来:“此乃在下十七岁治水时所留,与诸位一样,我也是被大夏的土地鞭笞过的人。”

人群的愤怒逐渐融化,低叹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

“唉,要不是宣王殿下主持修建江堰,咱们滁州当年也不会风光一时。”

“那又如何?现在还不是流落他乡了?

“天灾也怪不了他头上呀!没殿下的话,咱们都不知道要去哪儿呢!”

“那个张三,就想多拿点粮食存着卖钱!”

一旁的衙役大声道:“你们闹够了没有?还领不领饭吃了?”一声落下,众人又纷纷回到队伍里。

伯喻对另一个衙役问道:“每日的水源是否有结余?”

衙役拱手道:“回禀殿下,有倒是有一些,若是每人半升,但也只够十分之一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