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隐秘角落(1 / 2)

加入书签

庭中,墙头,门外,一簇簇目光顺着他指尖望去,尽头只默默立着一名略显瘦弱的文秀少年。他身处暗处,处变不惊,缓缓行至杨世英等人身侧。

杨世英叹了口气,闻修之以身涉险,只怕这番最要受贾学录记恨。

今夜事由皆因贾学录而起,他一句不为自己辩解,冷不丁出言便是这样一句话。梁学正看着自己的同僚,忽觉太学中尽是怪人。

“行……你们就闹吧??看什么?都给我回斋舍去!”梁学正早就不耐烦,向门外偷听的生员撒起火来,甩起袖子,转身便走。

“都那样了,还不忘耍威风呢!”声声怨诽自墙头上传来,上面的少年人不约而同地向远处白了一眼,转眼跳下墙去。

闻竹向门上随意一倚,心弦依旧紧绷。她们如今身处一弃置不用的斋厨中,十步之外,跟着梁学正的那两名胥吏守在一旁。

贾学录刚被放下,便指名闻竹,只要同她一人讲话。

纪宣、世英自是无说,见她答允,只去庭中不远不近地守着,纪宣临走时,还不忘为她紧了紧捆束贾学录双手的麻绳。胥吏没有挪动的意思,闻竹递上几枚铜板,拿了好处,便不再作纠缠。

斋厨弃置已久,没一处干净地方。贾学录坐在茅草覆盖的地上,不自然地倚着墙沿。月光晦暗,闻竹拿了灯笼放在身侧,充作屋内唯一的光亮。

又是整夜未眠,贾学录蜷在墙沿,本就憔悴的面容在微光下更显苦瘠:“呵呵,我就知道早晚都有这么一天……没想到头来,竟让你们这群愣头青摆了一道。”

不怪他不甘心。时间紧迫,闻竹的计策并非毫无破绽。也就是贾学录精神将近崩溃,才轻易上了当。

“学录特意叫我,难道只为泄愤?”

门始终开着,月光穿过门扉,洒在门前的闻竹身上。不知他究竟想说什么,闻竹索性率先出言。

“你也是读过书的人,怎会不知红丸的药理?”

闻竹寻思着,红丸发汗致幻,大抵便是魏人“五石散”的一类物事。或能暂解病人苦痛,终无大用。

“这不重要!”提到红丸,仿佛触了贾学录逆鳞,他即刻来了劲,只是眼神依旧空洞,“能解当下愁......就足够了......”

红丸是贾学录娘子偶然所得。之前贾询为求官花去不少银钱,为给儿子瞧病,夫妇俩更是花光所有积蓄。贾娘子往京西北路卫州娘家去打秋风不成,却带了红丸回来。走投无路,听得红丸能医病去忧,当晚便给儿子喂了下去。药丸竟真有奇效!那日夜里,儿子睡得格外安稳,第二日醒来,精神也好了些。

药丸几日便吃完了。贾娘子在卫州听得生药铺婆子说,红丸虽盛传于北边,但汴京也有。他夫妇二人靠着婆子指的门路,在汴京一生药铺拿药。

听他哑着嗓子絮絮道来,闻竹说不清感受,拳头攥紧又缓缓放开,带了几分悲哀和无奈:“糊涂!来路不清的东西,亏你们也敢喂给小儿。”

“都结束了.......”贾学录兀自喃喃道。明日之后将面临什么,他不得而知。他累了......在遍地生尘的斋厨内,反而感受到多日未有的平静。

闻竹冷笑出声。

她从不是同情心泛滥的人。八斋染上伤风的同窗尚在养病,杨世英为此奔走,成日愁闷,她都看在眼里。贾学录虽有苦衷,可孰轻孰重,情理衡量,她还能拎得清。

“你自认悲惨,天下人尽负了你,可八斋几名年轻人何辜?为着你的缘故,他们无故染上伤风,如今还下不来床。可不是拜你所赐吗?”

“为自己的孩子医病,便要让别人的孩子挨刀。如此堂皇的道理,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无人在场,闻竹锋芒尽显,直接戳穿贾学录不能自洽处。

闻竹感受到那股凶戾的目光,若没有那股麻绳,只怕贾学录即刻便要如猛兽般扑上来扼死她。她道破的,正是他心中从不愿意承认的,撕下他自认的全部斯文和苦衷,贾学录全身不住颤抖,他想反抗,却被束缚,动弹不得;他想反驳,嘴里却讲不出一句话。

闻竹不以为意,不想再理会,起身把灯笼移到门外,斋厨陷入死一般的黑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