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7周记书坊(2 / 2)

加入书签

利润二十九万九千贯,全部花在了买瓷器、投入书坊,剩下三千贯不到,作为几个铺子周转开支,资金很紧张。她那么多利润,竟然缺钱了。

云初支使舒阳和欢儿去书坊,舒阳拿着燕驰写好的拜帖去宋宅租赁书籍,另外定期采购纸张、工墨、面蜡等材料,包括工人三餐的用饭,欢儿在书坊看顾着刻印书籍。

三万多卷书籍,每卷刻印两百本,也是个大工程,每天刻印一百卷,一个月刻印三千卷,也得十个月干完。

为了加速完成收藏,云初采用三班倒,三名书坊刻印老师傅领头,每班五十个伙计,增加蜡烛油灯、食钱,预计半年完工。每月按质按量提前完工,老师傅赏钱五贯,伙计赏钱两贯。连带着舒阳和欢儿,每人月俸增加十贯。

想要人干活,就得实实在在的把钱给出去,从古至今不变。

?????

云初盘了冠子铺很久,没有核心产品、创新技术、过硬的营销手段,压根就竞争不过汴京那些老牌名店。

像那唐家金银铺,嫔妃派人去买,带在宫里贵人的头上,引领汴京贵妇首饰的风潮。

俞家冠子铺,工匠手艺很好,设计的款式也新颖,已经输送了不少的设计款式给周宅这边的冠子铺,不然,利润两千贯都保不住,还是得找自己家铺子的亮点。

云初突然想起,去年九月初,用河蚌培育珍珠,七个多月过去了,以空间的繁殖速度,珍珠也该长大了。

云初带着滑动卡尺进入空间,蹲在河边静悄悄的观察,那些河蚌长到二十公分,个别两个在浅水区张着蚌壳。

捡了一个大石头,趁机塞进蚌壳,掐住,防止河蚌闭上。找了两根二十公分左右长的细树枝,当作筷子,从河蚌内部夹珍珠。她不敢伸手去掏,万一河蚌闭上蚌口,能把她手夹断。

珠子圆滚润滑,容易跑,云初好不容易掏出了第一个,周长寸五,她很满意,长到这么大已经很不错了。

一共掏出十九个,用卡尺一量,九个周长都是寸四上下,七个周长寸五,最大的三个周长一寸上下。大多都是正圆,也有几个椭圆、扁圆。

河蚌大,珍珠也长的大,超出预期太多。

朝廷曾在河北抛买北珠,寸三大小的,九十四贯一颗。周长一寸的大北珠,两千至三千贯一颗。

这一个大河蚌产出竟然高达一万四千多贯,但是珍珠这东西,数量若是多了就不值钱。

若都是按照这个价,那以后啥也不用干了,直接养珍珠就够了。

物以稀为贵,所以得控价、囤货。

去年一共培育了四千个母贝河蚌,每个河蚌里面都种植了二十个小片,也就是有二十颗珍珠。

翌日一早,云初便去了延和坊周宅,在中院的厢房中,摆好五百个大河蚌,准备取珠。

这件事,云初不敢劳烦其他人,只能和自己家人一起动手,亲自取珠。

苏叶和百薇之前逛过唐家金银铺,三颗周长一寸的北珠,作为唐家金银铺的镇店之宝。

她们跟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