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7修罗场(2 / 2)

加入书签

杨灵灵干笑了两声,心里发虚。倒不是她对自己要求高,而是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实在不敢毁了人家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

“杨灵灵”所写的话本大都是些才子佳人的风月故事,那些男女欢爱的香-艳桥段自是必不可少,但为了不落俗套,她又偏爱写些山精鬼怪之类的奇闻轶事。

除了四处搜罗查阅各类书籍,杨灵灵还有一处素材来源,便是深处西南边陲的沈观澜。

沈观澜行走在外,闲来无事之时,便会四处替她打听传闻故事,整理成册,传信于她。继而她将这些素材用于话本之中,成稿后,又会将书稿誊抄一份,寄往西南军中,经沈观澜批注之后再寄还给她,作为修改完善的参考。

可以说,沈观澜算得上“杨灵灵”话本的第一个读者。

眼下,她又实在不愿毁了“杨灵灵”本人在这个第一读者心中的形象,又见衙署门外的人正往里头移动,赶忙将茶钱往桌上一放,岔开话题:“咱们快走吧,想是开始了。”

人群到了仪门外便止了步,眼前便是大堂。

沈观澜拉着杨灵灵的小臂,真就一路畅通无阻,不费吹灰之力地到了前排。原来,四周之人见沈观澜身形高大,加之眼神凌厉,一看便知惹不起,只好纷纷让路。

大堂之内,审问将将开始。

县太爷在正中端坐,右侧坐着一人,同为浅绿色官服,虽已有些年纪,但相貌却很是俊逸不凡。那人右手手掌挂了一串念珠,此时面上虽未有任何表情,却自有一副威仪,让人见了不由得心生敬畏。

见他那与储衙内分外相似的眉眼,杨灵灵猜测,此人便是巡按御史。

而那巡按身后站着一人,一袭褐色圆领袍,鹰钩鼻、三角眼,目光中却别有一副狡黠,应当就是他身边那个姓樊的幕僚。

县太爷惊堂木一拍,叫那堂下佝偻着身子的白石村村长回话。

那老汉说的与昨晚在牢狱中所答并无差别,杨灵灵随意地听着,然而他话未说完,却被堂上一声嗤笑打断。

笑声突兀,引得众人看去,见那声笑竟出自巡按御史身后的樊幕僚,县太爷有些不知所措,转头小声问道:“不知樊先生有何指教?”

樊幕僚俯身朝储巡按耳语几句,见对方颔首,便从后头迈着四方步走出来,阴侧侧地一笑,回道:“张大人,我曾听说,那屋子是个凶宅,您说,这石老汉让白家人住进这样的屋子,到底安的什么心?”

那老汉听了,忙不迭地将昨日在牢狱中说的那番话讲了出来,又将刘有德和辛六娘一案的始末说与众人听了,那樊幕僚只冷笑一声,让那老汉下去,换他浑家上来答话。

这一会子功夫,堂中俨然变成了这樊幕僚的主场。

只见他大手一挥,让那陶氏答完,又命衙役提了几个白石村的村民上来。

见那樊幕僚那趾高气昂、得意非凡的模样,县太爷只觉好笑。

可怜她在堂上演戏演得腰都要断了,又听着同昨日没有半分区别的证词,眼皮直打架,好在这人像打了鸡血似的站在她前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又将她挡得严严实实的,这才未能让外头的人发现。

昨晚的审问相当顺利,好不容易提前收工,她又搬去书房,本以为能睡个安稳觉,未曾想大半夜的,李飞燕又忽然发作起来,她生怕吵到客房安睡的巡按御史,只好又连忙爬起来劝。

哎,这种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一边在心中哀叹,一边又听其中一个村民前头说了些白慎倒在地上胡言乱语的话,接着又说,看到白慎和慕霜娘大晚上搂抱在一处。

此言一出,仪门处看热闹的人群中顿时爆发热烈地讨论声。

县太爷这才从吃瓜群众回想起自己如今的职责来,拿起惊堂木重重一拍,大喝一声:“肃静!”

外头人声顿时小了不少,那樊幕僚又命人将城西赵府的管家提来回话。

被问及赵员外求娶慕霜娘的经过,赵府管家尽数讲了。

原来,那赵员外在白石村附近有个庄子,半个月前,赵员外路遇慕霜娘,见她生的风-流俊俏,遂生出求娶之心。

她家便是她姨母慕蝉银作主,一看来求娶的是城中富商赵员外,自然是满口答应,双方便定好了半个月后过门,也就是两日后。未曾想新夫人未进门,娘家三人均惨死在家中,赵员外闻此噩耗,伤心欲绝,当晚便中了风。

那樊幕僚眉头一挑,诘问道:“赵家既然已向白家求娶慕霜娘,理应下聘才是,为何这白家过得仍是如此拮据?”

赵管家回道:“本应如此,不过这是我家老爷与那慕娘子说好的,先不下聘,只等慕霜娘过了门后,聘礼按照此前约定的三倍奉上。”

这管家所言无半分虚假,听到这里,杨灵灵撇了撇嘴,冷哼一声。

一旁的沈观澜也是语气淡淡:“这赵员外还真是个生意人。”

杨灵灵心中了然,只怕这赵员外一眼便看透了那慕蝉银,知道那人贪-婪无比,若是早早给钱给物,恐怕这白家人骑驴找马,到头来只会弄得个人财两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