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论死因(1 / 2)

加入书签

衙署门外,沈南南几人接连劝了那卖瓜的大娘好一阵子,终于劝了她先行离开。

原来,那卖西瓜的大娘姓童,家住城西,在西市上卖些时令瓜果为生。因其夫早逝,便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

早年间,因受过施念笙恩惠,两家便时常往来,在西市上也相互照应。

杨灵灵听她阿娘提过,施念笙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心便念着她家阿笙早日成婚。

施念笙便与秀才司从恪将婚期定在今年十月,想着秋闱过后,司秀才若能中举,那便是喜上加喜了。

奈何天不遂人愿,没想到施姑娘的母亲竟然在今日午后忽然离世了。

听童大娘说,那司秀才与施姑娘虽是邻居,但父母兄弟俱已亡故,家中唯有一个寡嫂带着个年仅八岁的侄儿,且都住在城外。

前些日子,司秀才去了城北的孔庙温书,已有两月不曾归家。故而,家中丧事仅施姑娘一人操持,童大娘前去帮衬,便误了下午的出摊。

夏天的瓜果最是放不得,童大娘听说西城里出了大案,又见县衙灯火通明,便担了两筐西瓜,到衙署门前来卖。

直到现在,童大娘依旧不敢相信,明明方才还在家中守灵的施姑娘,怎么转眼竟成了白石村一案的嫌犯。

她一边抹泪一边收摊儿,临走前还不忘把杨灵灵没切的那个西瓜切开,给大家递过去。

杨灵灵几人瞧着,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施姑娘待人很是亲善有礼,又想到易云姝与她交好,若是被易云姝知道了今日发生的事,只怕也会如童大娘这般了。

杨灵灵几人帮着童大娘收好了瓜摊儿,见她正欲担起两框沉重的西瓜,前头却跑过来一个衣着质朴、身型健硕的少年,冲她喊道:“阿娘,我来吧,我刚从铺子过来,来晚了。”

说罢,不由分说地接过她手中的扁担,将两筐西瓜挑在了肩上。

原来他便是童大娘的儿子,瞧着也不过十五六岁。

与童大娘母子道别,只听县衙门口有人唤了声“大人”,转头看去,竟见县太爷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道:“你们……几个……留一下……”

沈南南和冷砚冰回衙一趟,本就想着同县太爷交换些消息,若县太爷此时没有出来,也是要在送走林冬青之后回去找她的。

林冬青见状,却一脸为难,踌躇着开口:“大人,民女家中还有要事,不知可否先行离开?”

县太爷以往只知道林白术有个女儿,不晓得她与沈南南几人也认识,如今见她们站在一处,便飞快地“哦”了声:“辛苦你了,快些回去吧。”

然而话音刚落,又见杨灵灵身侧立着个眼生的高大男子,眉头微皱,眼中透着一股凌冽的寒气。

县太爷心头“咯噔”一下,看那人的眼神,她竟有一种自己成了周扒皮,逼着自己手下长工半夜上岗的错觉。

忍不住腹诽道,妈呀,不知道又是杨灵灵在哪里招惹的烂桃花,倒是挺会怜香惜玉啊。

她本来就只想留下沈南南、冷砚冰、杨灵灵三个,商量商量白石村的案子,以及巡按御史的事儿。

如今这人眼透寒光,差点将她冻成个冰坨子,若不是长着一张俊逸出尘的脸,这大晚上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巡海夜叉。

识趣儿地,甩了甩手,赶紧放人:“行,杨灵灵,你也先回吧。”

杨灵灵不解地“啊?”了一声,心想自己怎么就忽然被排除在小团体之外了。

沈南南却看出,县太爷只怕是因着沈观澜的关系,有些话不好当面说,便替她解释道:“灵灵,时候也不早了,你同阿北快些回去吧。”

又凑在杨灵灵耳边小声道,“李捕头眼下还在衙署内,大人又追出来寻我们,这事儿传到李捕头耳朵里,不知道他会怎么想,你还是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我们回去同你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