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1 / 2)
周五,程菡还是将那封信带回了家,连同木心寄给她的回信,以及随信寄过来的一大摞教辅参考书一起。
她这个笔友,是初二那年认识的,说起来是一段挺奇妙的缘分,那年,她们语文老师休产假,学校给她们班换了一个新老师代课。
这位老师是开学刚选调进来的,人很年轻,教学风格也颇为独特,不止给她们灌输应对考试的那一套理论,也给她们讲很多有趣的内容,诸子百家,历史人物,中外文学,以及各种新鲜八卦......
她来了之后,课堂似乎都生动起来。
不过只持续了一个学期,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她又调走了。
再后来,听修完产假回来的语文老师说她回广州了,在广州的一所初中当老师,还多番给她们语文老师来电说想和她们班搞对接,让两个班的孩子分享各自的生活学习,建立跨越地区的交流和帮助。
她是个理想主义,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的。
只不过当时的程菡并不明白,其实后来程菡也没能真正地理解她。只是偶尔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推开那扇与她有关的门能窥见一点光。
程菡从小到大都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当时她只觉得挺麻烦的,她不爱和人交流,更不喜分享。
不过她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该听话的时候听话。
既然是老师安排的,她就当做每一次作业认真完成。
就这样,她通过写信认识了木心。
对方起初还挺高冷的,每每给她的回信只有短短几句,后来,大概是被她的认真触动,也开始对她敞开心扉。
她们分享学习,倾诉烦恼,在这场看似无意义的活动中奇迹般地建立了长久可靠的关系,从初二到现在,每一封寄出的信都有回音。
即使这份回音有时需要很久才能抵达,她也能安心等待,比如这次,离她寄信已经过去一个月,但她坚信对方一定会给自己回信,除非是自己寄出的信丢了。
她对木心有一种她自己都匪夷所思的信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