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9)(1 / 2)
苟日新及其背后的“正洪堂”,让汪致远感觉到了压力。
要在天南站稳脚跟,将来面对的可不止苟老板,还有更多朱老板、杨老板会参与进来,如果不能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天山公司”在天南就会有成千上万个竞争者。做生意像打仗,致胜的关键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现在问题,是如何将扩大朋友圈。
与苟日新交锋后的当天晚上,汪致远将其他三位合伙人叫到了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天南的槟榔生意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要赚钱,势必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原来的受益者一定会阻击、甚至联手对付我们。请大家过来,想想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走。”
下午苟日新离开后,李德才与汪致远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他知道汪致远的担心,于是率先开口道:“我们公司才成立,资金、人脉、渠道都很单薄,面临的对手大多是深耕天南槟榔市场多年的中间商和加工户,有的是本地,也有山南人。致远前期积累了一些种植户和烤房资源,只是搭成了合作意向,没有将他们牢牢地和我们公司绑在一起。我有个想法,能不能以种植园和烤房的生产加工能力折算成公司的虚拟股份,加入到我们合作社,年底参与分红。这样既可以稳定槟榔鲜果的来源,又可以确保烤户为我们所用,形成种植、加工环节闭环,这样从外面被攻破的角度自然会小得多。”
大家都觉得李德才说的有道理,雷明却很现实地说:“李哥的想法可行,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钱当然是从槟榔里来。大家别忘了,和姓苟的他们相比,我们有敖总的四海槟榔作后盾。”汪致远笑道,李德才的一席话打开了他的思路,“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掌握了鲜果收购、烘烤和山南深加工厂三大资源,每个领域都有利润空间,能盈利就能分配,钱从哪里来就不是问题。接下来我们有两件事情迫在眉睫,一是要对现有资进行摸底,按李哥刚才说的进行量化、股份化,并与他们签署入社协议。另一个事,要给敖总灌输‘决胜天南’的观念,告诉他槟榔市场的竞争最终将落脚在槟榔原果上,谁能掌握天南槟榔原果的定价与渠道,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汪致远稍微停顿了一下,见大家没有异议,便开始分配任务:李德才、钱向南两人根据汪致远提供的槟榔园和烤户名单,一一上门落实产能和入社意向,雷明和汪致远设计赢利模式和股比。汪致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他要说服敖遨将四海槟榔在天南的原果采购权交给他。
就这样,汪致远回了趟德城,直接约敖遨在南岭大市场见面。
听完在天南的进展情况,敖遨打心眼里佩服汪致远的适应能力,不到四个月就将槟榔园、烤户资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汪致远言语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也让敖遨感到情况并没有想像中乐观,特别是以“正洪堂”为首的地方势力,已成为未来槟榔收购价格起伏的不确定因素。
“敖总,你要有心理准备,未来槟榔的价格不可能回到去年了。随着更多外部资金和外来人员地进入,天南槟榔将逐渐脱离价值规律,甚至可能被人为操控。”汪致远说,“根据我的观察,原果价格未来会占据企业经营成本的半壁江山。所以,得原果者得天下,四海与对手的竞争要从天南开始。”
敖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对前探过身子问道:“在天南如何布局,说说你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