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章(2)(1 / 2)

加入书签

汪致远拖着简单的行李出现在大姨面前时,后者的诧异超乎他的想象——她对这个从小拉扯大的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尽管天南军区老王已提前告诉她汪致远要转业,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却语焉不详。

汪致远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德城的公务员,父亲汪国庆曾经是德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副局长。汪致远十岁时父母因车祸去世,从此他就和大姨一家生活在一起。高中毕业那年,眼看着严重偏科的汪致远升学无望,大姨两口子想尽办法调动了关系,将他顺利送入军营。

还算汪致远争气,好消息不断从部队传来,大姨悬着的心终于像石头落了地。她相信部队铁一般的纪律可以好好治治汪致远的散漫拖沓、桀骜不驯的坏脾气,混得好还可以报考军校留在部队提干,或者两年后转为志愿兵,工作可以有个着落。如果真是这样,以她现在的处境和能力,能够将致远送到这个层次,也算对得起他苦命的父母了。

让她想不到的是,刚满22岁的汪致远出人意料的回到德城。除了接受现实,她又得为他今后的生活操心了。

汪致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汪致远清楚,提前转业只是部队为了不在他档案里留下污点而使用的官方套话,被部队开除才是他此次回来的真实所在。没有干籍,还是非正常转业,部队绝不会安排工作,地方政府更不可能主动接收——有关部门手里现在正为大把需要安置的人员名单和领导们批来的条子烦着呢。

汪致远成了这个城市众多待业青年中的一员。

表面上看,他还没有从军营生活中跳脱出来,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坚持运动健身,甚至还在朋友开的跆拳道馆办了年卡。其实他已渐渐融入了这座三线小城里慢下来的生活节奏,临江的一座茶楼是他常去和同学朋友们喝茶聊天的所在。日子就像当地特产的野生茶一样,滋味在沸水与茶叶地翻滚交融中缓缓释放,煮得愈久,色愈浓香越透味更醇。

茶楼取名“在水一方”,老板娘曾小燕是汪致远初中的同桌同学。初中毕业后,曾小燕考上技校进了德城纺织厂。企业几年前破产改制,曾小燕买断工龄做起服装生意,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罗德全——社会上的朋友都叫他“钱兔子”。最近几年他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和人开了几处砂石场作起正经买卖。“在水一方”只是他交朋友、谈生意的场所,从来没想过在这上面赚钱。他和曾小燕交代得明白:要向“阿庆嫂”学习,拓宽了人脉还怕没有财路?“钱兔子”的江湖地位加上曾小燕长袖善舞,德城不少政商人士都觉得到“在水一方”喝茶、吃饭、上网特别有面子。

这天上午十点左右,汪致远和往常一样走进“在水一方”。

曾小燕今天还没有来店里,汪致远径自上楼踱进自己常坐的包厢点了一壶黑茶。服务员正要离开,汪致远叫住她:“中午我在这里吃个简餐,老规矩,菜由你们配。另外帮我送一包槟榔上来,要‘南海’的。”

服务员是领班,知道汪致远和老板的关系,她答应着走出包厢,轻声向对讲机另一头的同事喊话:“宁丽娇,二楼沅水包厢送一包南海槟榔。”

汪致远心头一紧,直起身材注视着门外,林玉娇?在德城?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女人,居然会不声不响的来到他身边,是想给他一个巨大的惊喜吗?汪致远明显感觉心跳加速,一股热流在体内横冲直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