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陈秀娥教女(1 / 2)

加入书签

秦秧苗连着往外头跑了三天,赚钱的门路还没找着,陈秀娥先按捺不住了。

这天一大早她就堵在门口,叉着腰拦住要出门的秦秧苗:"站住!又要干啥去?"

"妈,我出去转转。"秦秧苗急着往外走。

"转什么转!"陈秀娥将人堵住,"天寒地冻的,谁家大姑娘像你这样成天不着家?像什么话?今儿个哪儿也不许去,老老实实跟我在家干活!"

秦秧苗无奈:“妈,家里就那么点活,一天三顿饭您一个人做绰绰有余,何必非得拉上我。”

“什么做饭,在家跟我学针线!”

这些年陈秀娥没少压着秦秧苗学针线。

说来也怪,秦秧苗学什么都快,偏就针线活怎么教都教不成。到现在也就勉强能纳个鞋底、缝个被褥,连件像样的衣裳都做不出来。

陈秀娥气得直戳她脑门,"眼瞅着要说亲的年纪了,针线活拿不出手,到了婆家还不让人笑话死?从今儿起,哪儿也不许去,专心跟我学做活!"

说是学针线,其实也就是纳鞋底。这年头布料金贵,一年到头也分不到几尺布票,哪舍得让她糟蹋。好在秦秧苗手劲大,纳的鞋底厚实紧密,比旁人做的都耐穿。

可秦秧苗哪里坐得住?自从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她就再也不想在家围着锅台转了。

***

冬季农闲,一进腊月日子都慢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节奏,不再早出晚归地忙碌,也不再为田地的收成犯愁。日子悠闲下来,人人都换上了一副笑脸,见面时说的尽是吉祥话。

腊月是农人一年中最悠闲,最幸福的时候。

男人们不用下田,家里的活计又用不上他们,整日里吃饱喝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不是打牌下棋,就是天南海北地吹牛。

女人们也各有各的乐子,揣上针线活,兜里装上瓜子,聚在某一家热炕头上,边做活计边唠家常,快快乐乐地打发掉一整天的辰光。

为了看住秦秧苗,陈秀娥已经好几天没出去串门了,实在憋得慌。这天吃完早饭,她终于按捺不住:"三丫,一会儿跟我去对门五婶子家坐坐,别总闷在屋里,也去听听外头的新鲜事。"

秦秧苗暗自撇撇嘴,能有什么新鲜事?无非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她可不愿跟着一块嚼舌头。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道:"妈,我就不去了。家里总得留个人看家不是?您去听吧,回来讲给我们也是一样的。对了,您不是说想吃年糕吗?我正好在家把豆子泡上。"

陈秀娥是不放心把闺女一个人留在家的,生怕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她就溜出门去。可这几天实在憋得难受,她犹豫再三,终于松口:"那你就在家老实待着,别乱跑,记着待会儿把午饭做了。"

秦秧苗笑眯眯应得爽快:“您就赶紧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

陈秀娥到秦五婶家时,屋里已经坐满了小媳妇大婶子。见她进门,众人纷纷打趣:"哟,大兴家的,这几天忙啥呢?总不见人影,咋还学起那没出门的大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