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欲将其放回江东(1 / 2)

加入书签

周瑜怒不可遏,指着张昭斥道,"老大人此言用心不良。

我江东数百万百姓、数十万将士,岂可卑躬屈膝?"

"岂非要折损江东士气,令他们屈服于人,将来何以立足?"

周瑜厉声言罢,转身向孙权拱手道:"主公,这战书,当接!"

"我即刻筹备水军,与曹操一较高下。"

“江东周瑜,宁战死,不投降。”

众将齐声道:“我等誓死不降,望主公接战书!”

孙权陷入抉择困境。

张昭主张降,周瑜力战拒降,朝中文武分歧再现。

他苦笑揉额,头痛难耐。

此刻顿悟,曹操遣陈群来,非为宣战,实为搅乱江东,动摇其基。

孙权深吸一口气,稍定心神,对陈群道:“文长先生,孙曹双方皆元气大伤,再战恐两败俱伤,利他人。”

“曹操北有马腾之患,边境外族侵扰,何必与江东死磕?”

“何不劝其罢手?”

陈群微笑。

局面至此,他略作迟疑,轻叹:“主公确有战意,但被军师劝阻。”

“军师念及百姓疾苦与将士伤亡,主张不再加重负担,力劝主公止戈。”

“然主公仅采纳部分意见。”

言及此处,陈群故意停顿。

孙权暗赞曹操谋士之仁,却见陈群不言,皱眉追问:“曹操究竟意欲何为?请文长先生明示!”

“主公虽允停战,但吴侯需答应一条件。”

陈群道。

孙权心一沉。

这或许才是陈群此行真意。

稍思,问:“何条件?”

“请吴侯自宗族中选一人赴许昌,以示效忠天子。”

陈群言。

所谓效忠天子,不过虚名。

实则送人质至曹营。

“何出此言?”

孙权大惊。

原以为曹操会索诸多利益,不料提出如此要求,且关乎宗族至亲。

这不是 ** * 迫其臣服吗?

孙权心中极不愿。

但见张昭等文臣面露释然,便知大局已定。

仅需一人牺牲,即可平息战火。

张昭认为,这样的抉择无需犹豫。

即便是孙家的血脉,亦可舍弃。

忆起孙策骤逝之时,张昭为稳固江东,毅然驱逐大乔与孙昭,以防根基动摇。

今为江东安宁,张昭同样果断。

他向前一步,拱手陈词:“主公,请以大局为重,接纳曹操的条件,确保江东太平,百姓安乐!”

“恳请主公应允!”

张昭言毕,众文臣纷纷跪拜,齐声请求。

昔日周瑜率武将逼宫,力主决战;今朝张昭携文臣施压,要求交出人质。

孙权修养深厚,此刻却怒不可遏。

身为吴侯十年,仍受诸多掣肘,难以自主。

思及曹操权倾一方,生杀予夺;刘备虽漂泊无依,却得文武忠心。

反观自身,竟陷此困境!

孙权愈想愈怒,却碍于张昭等人,难以发作。

一旦失控,虽一时痛快,后续如何收拾?

与张昭决裂,谁能替代其贤能治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