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章 竟预知此景(2 / 2)

加入书签

“既然如此,主公携民撤离,亮有一计,或许可行。”

众人闻之,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后退。

“军师,有何良策?”

连刘皇叔也面露迟疑,轻声探问。

“火烧新野。”

话音方落,刘皇叔愕然。

再度火攻?军师,莫非您仅擅此道?博望坡之事,其结果如何,无需多言。

“咳咳……”

面对刘皇叔质疑的眼神,孔明轻咳掩饰。

“主公,上次实为意外。此番火烧新野,能歼敌最佳,若不成,亦可阻敌追击,为我军撤离赢得时间。”

孔明未提此计能否制敌夏侯惇大军。

博望坡之败后,他深知夏侯惇帐下智士不弱,只能图拖延,非胜敌之策。

“嗯,军师言之有理。”

刘皇叔沉吟片刻。

我不可得,你也休想染指。

烈焰熊熊,新野化为乌有。

百姓已随军撤走,无需顾虑声名。

“既如此,即刻筹备。”

“好。”

随即,刘皇叔点头,关将军领两千铁骑,星夜兼程赴江夏,助刘琦攻城。

成功后,即遣船只接应众人及十万民众。

一时之间,新野城内繁忙异常。

居民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离。

城中遗粮、布匹、财宝,刘备皆派人收集,由辎重营带走。

数日之间,新野民众尽迁,十几万人随刘备前锋而去。

而诸葛亮与刘备等人仍留城中,暗中布置火油、焦炭等易燃物,静待夏侯惇大军入城,一举焚之。

刘备甚至已备说辞:此乃曹军泄愤,烧毁新野。

彼时攻城者为夏侯惇部,曹操无从辩解。

“主公,是否于新野四门设伏?曹军中计,则伏兵封门,狙杀敌军;若不上当,则点火油焚城,趁其救火时突袭。”

撤离前夕,诸葛亮于刘备耳畔低语。

“这……再设伏,若被曹军察觉,岂非枉送性命?”

上次博望坡之火让刘备心存恐惧。

那次袭击损失重大,两千伏兵几乎折半,幸存者多带伤。

诸葛亮安抚道:“主公无忧,夏侯惇虽智囊众多,却料不到我们撤走百姓后仍设伏。即便被发现,曹军忙于救火,我们亦能安然撤离。”

刘备望向赵云:“子龙,你领两千精兵执行此任务。”

“遵命!”赵云领命而去。

部署迅速完成。

赵云率两千人留守,准备伏击曹军,其余人随刘备加速前往前锋部队,带领百姓撤离。

两日后,夏侯惇大军抵新野城外,只见城门紧锁,城墙空荡,心生疑惑。

“文长先生,你看,新野城寂静无声,实在古怪。”夏侯惇马前驻足,侧耳细听,却连人声都未闻。

对于这座拥有十万人口的大城而言,此景不可思议。

除非城中无人。

空城!夏侯惇急忙查阅锦囊,双目圆睁,惊呼:“丞相竟预知此景。”

勿入空城。

这不正是现状?

陈群内心更为震惊,深知锦囊非丞相所作,必有高人。

谁能预知半月后事?若非亲见,谁敢置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