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2 / 2)
吴浩帆说:“咱们搞技术的比较实在。”
“哈哈哈哈,小吴这话说得对。”
不一会儿,门外传来特别的“吱吱”声,是鞋底摩擦实验室地面的声音。
“应该是小孟到了。”
看得出井教授特别喜欢这个关门弟子,学生来了,他这个做老师的还亲自出去接,亲得跟父子俩似的。
出于礼节,陈与禾跟学长一起站起来,面向会议室门口。
她听到门外,井教授正献宝似的跟学生说:“小孟,今天来的项目负责人还是跟你一届的同学,是个女孩子哦!”
“是吗?”低沉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另一个年轻的男生说:“井教授不会还想着给师兄介绍对象吧?”
“季阳波,闭嘴。”
“哎,”井教授声音再次响起:“人家小季也是关心你。”
几个人谈笑声越来越近,陈与禾说不出的紧张。
六年前,她不辞而别,她和孟?的感情戛然而止,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告别。
一别经年,再次见面竟然是这样的场面。
门外并排走着三个人,陈与禾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
并非她刻意为之,实在是因为那人确实夺目。
他穿着实验室最常见的白大褂,扣子每次都会扣到最上面那颗。
他双手揣在兜里,是很随意的姿态,但因为骨相优越,轮廓深邃,倒显得他慵懒得自成一派。
他微微侧首听着井教授的唠叨,到达门口时,他眼皮轻抬,眸光一扫,霎时顿住脚步。
“哎哟!”他身后的季阳波捂着鼻子,“师兄你怎么不进去?”
陈与禾分明看见他下颌骨收紧了一下,听到师弟的吐槽才恢复正常表情。
他垂下眼眸,示意老师先进。
井教授边往里进边说:“小孟啊,这两位就是绿氢科技的小吴和小禾。小禾跟你同一届呢,你认识吗?”
孟?在他们对面的位置站定,看着老师的方向,目不斜视:“不认识。”
这么说也不奇怪,一个学院几百号人,哪能都认识。
“没事,我来介绍一下。”井教授十分热情,“吴总,小禾。孟?是我的学生,这两年也在做氢气储存方面的研究,跟你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小季呢,是我第一届学生的学生,现在研二,偶尔跟着孟?一块儿做项目。”
名为师弟,实则差了一个辈分的季阳波憨憨地招头,算是跟陈与禾二人打过了招呼。
刚见面的四人一一握手,孟?只跟吴浩帆象征性地碰了一下,然后跟没看到陈与禾似的,径直坐下了。
吴浩帆若有所思地看了孟?一眼,没说什么。
陈与禾的手僵在半空中,还是季阳波有眼力见儿,握住陈与禾的手,笑容可掬:“何总好,我叫季阳波。”
六年了,陈与禾没有想过会跟孟?再见面。江宁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遇到一个人何其困难。
但偏偏就这么巧,他们需要的专家居然就是孟?。
事已至此,尽管知道孟?不会轻易答应,陈与禾也要尽力一试。
她一直没坐下,拿出准备好的项目介绍书,分别递给孟?和在他身边的季阳波:“孟老师,季老师,这是我们的项目介绍。我们有意向研发更轻质的储氢材料,希望能跟你们合作。”
“是啊,小孟。你之前不也说想往这方面深入研究吗。这次正好,吴总他们有产业化经验,有团队,小禾也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技术上,要多交流多碰撞,才能出好结果。”
“老师,这个项目我不想接。”
“为什么?”
发问的是陈与禾。
她刚刚才把项目资料给他,他甚至都没有翻开看过,就一口否决了。她很难不怀疑他公报私仇。
井教授似乎也没想到向来温和有礼的学生竟然拒绝得这么干脆。这刚坐下,还没开始谈呢,就这么拒绝了?
他打着圆场:“小孟啊,资料你带回去看看,不着急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