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添丁(1 / 2)
第六十八章
一身月牙白长袍的李昭澜步入殿中,拱手作揖:“儿臣叨扰父皇雅兴,见过舅父。”
李峥扫了他一眼,将棋子收进罐中:“朕听闻各嫔妃传言,你那位新妇在昭澜殿好生闲适,你还替她寻了不少画本子入宫。怎么,真当朕这皇宫是什么安分之地?”
李昭澜闻言并不接话茬,只顺手将怀中一卷密折呈上
“父皇说笑了,王妃所读乃是大理寺历年卷册,并非什么百姓流传的画本。而王妃所看卷册并非图个新鲜,而是由别的目的。”李昭澜上前一步,“这是大理寺卿季淮书从遂农送来的第一道奏报,这几日沧州大雨,摧毁了不少庄稼,其中便有沧州安置在安达乡的义仓。义仓坍塌本不是民意,可所见所闻却非仅止于仓毁粮散。仓中囤粮已非实数,乃以沙取代,且此事并非偶发。据儿臣听闻,这安达乡年年上缴粮数远远多过官令,儿臣不懂,究竟是何种缘由竟让一个小小的乡县挡在沧州面前。”
李峥接过密折,粗略扫了一眼,眸光逐渐凝重。他将折子轻轻叩在棋盘边缘,冷声道:“沧州义仓乃储备重地,若有人动此手脚,意欲何为?”
难为卫?坚一把年纪慌忙起身,连滚带爬站在李昭澜身侧躬身行礼,道:“陛下,若密折属实,臣以为此事并非小吏贪墨那般简单,能遮过岁岁年年的验核,或是多地协同,串谋隐匿。”
李峥沉吟良久,方低声开口:“仓者,养民之基。上至军需调拨,下至灾年赈抚,皆赖义仓为据。此事说小是贪墨,说大便是以国谋私,扰乱储备制度,动朕的国本。三殿下,你有何见解?”
李昭澜淡声道:“儿臣以为此事牵涉颇多,安达乡不过是表面切口,大理寺卿亲监此事,自当是能将心放进肚子。”
李峥不语,半晌没能来下半句:“只是?”
李昭澜会心一笑:“只是父皇有所不知,我那新妇一心向着百姓,往年征战收复失地,只为安定百姓;如今嫁我,虽不能征战取胜,却也见不得百姓受苦受累。儿臣前些日子同她去往沧州遂农县,意外得知一人,此人便是今年中榜之人,破例被太子殿下纳入东宫。儿臣以为太子用兵高智,可此人却意外出现在遂农县衙,接管了义仓一事。”
“故?”
“故而三王妃猜测,此事与那人脱不了干系,这才命儿臣取了大理寺卷册盘读,只为替陛下求一个解决之法。”李昭澜正声应道,“儿臣并非想夺取功名,只是苍生之事无小事,粮乃天下百姓之命,亦为国脉所系,应不避其锋。”
“好一个‘不避其锋’,你要记着,民生无小。仓储不清则乱,眼下首要之事便是度过这次天灾。此事也定要查明,正仓纪、肃官纲、清吏治,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峥抬眸,望向李昭澜,“三殿下,你可愿督责?”
李昭澜低头,表情舒缓,旋即拱手应下:“儿臣领命,定不负父皇所托。”
李峥微点头,眸中浮出几分欣慰:“你自幼不喜管辖这些事,朕还真以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看来这桩婚事你很是满意。如何,可有添子嗣的打算?这宫里已经许久没有喜事传出了。”
卫?坚咳了两声,顺着李峥的话说了下去:“是啊,你都成婚一月有余,家中是该添些喜事。我这个做舅父的平日事务繁忙,也没能送上些好礼,只怕人家姑娘不觉夫家的人怠慢了才好。当然,陛下所备聘礼与公主同等,不是尔等能所攀附。听闻那新妇身子羸弱,你舅母前些日子去瞧了大夫,那方子温润不刺激,入口不苦,我差人去抓些药送到府中,也算尽一点心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