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只认银子(2 / 2)

加入书签

钱发完了,她才有闲心在内务府喝茶。主打一个有钱不过夜,趁着前朝户部没反应过来,就散差不多了,只留下明年内务府一年的预算一百万两。

内务府自己也该有些进项,现在这个样子太可怜了,都对不起它在全国的垄断地位。茶啊盐啊矿啊布啊,它都掺合,那点收益都不好意思说。

珠兰调出系统面板,让系统做一个赚钱的方案出来。

系统……

其实,这一年要是没帝后大婚、修缮林苑这种额外支出,几十万两就够花,结果内务府这帮,光是亏空,一年就能造一百万。

制度有问题,好人也都得跟着干坏事。

内务府这套新制度是肯定要定,但没那么快,主要是看康熙的功夫,等他删减。

皇帝的掌控欲与日俱增,已经攀升到95了。珠兰这边,让系统做了初稿,然后送去乾清宫就没动作了,等着领导安排。

宫内是如此,宫外牵着宫内,还得有动作。

珠兰对巧云的身世不太感兴趣,对慈宁宫嬷嬷身负什么任务也没派人去摸。

她从系统里筛选整个紫禁城,筛了十五个忠诚值为负数的出来。除了嬷嬷和巧云,半数在营造司,小半数在广储司。

这一帮有个特点,都是单线联系,有很多是互相不认识。珠兰安排了几波人,从宫内到宫外,专门盯梢他们。

系统就是这点好,但凡忠诚或者亲密到了60,珠兰就可以给她们加点,在没有其他数值更高的想冲的情况下,她们就都是珠兰的人。

比如春苒,康熙送来的女官,珠兰把她对自己的忠诚度调的比对皇帝的高,这个训练有素的女官,就是自己人了。现在去乾清宫传话,珠兰想让她说啥,她就说啥。

多么轻松愉快,一点不用自己培养,就捡到了现成的。只是费了一些观察点而已,但10比1而已,比康熙那里动辄要花一个结晶性价比高多了。

养心殿其他宫女太监也得这么操作,保证珠兰在她们心中的第一优先级。

亲密或者忠诚在60以下就不好操作属性了,珠兰只能把人换了。

若非为了维持葛布喇的千古忠臣人设,珠兰是可以把他对自己的亲密度调整的更高的,但是没必要。

说回巧云,这个大负数,是珠兰不能容忍的,不搞你不行啊,哪里有千日防贼的。

又因为珠兰霍霍了一顿内务府,这些贼/人都接到了宫外的嘱咐,要谨慎。

这个,约莫就是打草惊蛇,或者打草搂兔子了。

这么着,他们一动,珠兰就知道谁跟他们是一伙儿的了。

说起来织造、盐政、漕运等实权职位她还没查,那边就已经上赶着把历年亏空都补上了,不愧是消息最灵通的几个部门。

这年月怎么会流行欠皇帝钱的,真搞不清这帮大臣的思路。

有时候他们胆子大的,让珠兰以为他们才有金手指。

握着系统的人还遵守规矩呢,其他人怎么能践踏社会规则,这是嘲讽!

内务府在外有关联的各衙门都传遍了,主子娘娘不讲情面,只认银子。

漕运衙门里,摸出了一条不小的鱼,里面应该还藏着一个忠诚为负的小团体,离着远,系统暂时看不到。

这个幕后黑手摊子铺的肯定不是这么点,珠兰摇头,将目光投入京中,令系统在全京师内显示忠诚为负的人员。

系统很是卡顿了一会儿,珠兰就安慰系统,等能量结晶攒多了就给你升级。

忠诚这个数值,不是灾年,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乞丐,也有个位数的量。

负数,就只能是反贼了。

排除几个老夫子那几拨的人,剩下还有二百多野生的,就是珠兰的目标。这些也可能不是一波的,不过没关系,可以慢慢分辨。

这种以造反为目的的秘密结社,龙头老大一般都有着光鲜的身份。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通常不会将自己在俗世中的位置暴露,一般都只有几个心腹晓得他到底是谁,其余下线就只跟上线联系。

杀了他们老大,我就是老大,珠兰如是想。

有系统在,某些时候可以遵守其他层面的规矩,比如优雅的黑吃黑。

至于老大在哪里,系统里那个一团忠诚值为负的地方就有。看了看,就在宛平县的山里。那就是了,就那个地方。

康熙四年十一月一个平常日,顺天府宛平县小台村一个无恶不作的煤矿矿主死在了矿里,连同他的狗腿子一共二十人,死因是分赃不均、自相残杀。

宛平县上报顺天府,破获拐卖人口大案,当场击杀负隅顽抗的匪徒四十五人。

一群暗地里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真英雄。寿春啐了一口,带着富春离开现场。

从头到尾,姐俩一滴血都没沾染。

后头,自有专人收拾了一应人员名册、账本、印信。翻云会,自此就姓林了。

系统面板中,一切以造反为目的的秘密结社都无所遁形。

虽偶有疏漏,但无伤大雅。

珠兰麾下自然有人出手,将一切痕迹疑点抹平。

宫中岁月静好,巧云并不知晓,日后的任务都是她的主子娘娘给指派的。在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她忠诚的对象已经换了人。

当了老大,改了接头暗号,就叫“一切为了昭然”。

然后,一波骚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把被上一任首领压榨留存的经费给大伙足额发放,给京中潜伏的过不下去的大伙找个正常能温饱的工作,把家属都安顿好,孩子送去上学,上了户籍,以后还能考科举呢。

做大事,归做大事。

那后勤保障,也不能差。

时空局也不差饿兵,珠兰觉得自己怎么也比时空局大方。

还有百多人呢,居然在不少官员家里都有,他们是怎么把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