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 今赐天子剑(2 / 2)

加入书签

得益于方才石守信的良好铺垫,赵匡胤的想法,引得帐内众臣大多认可。

以赵匡胤的权力,他并非不可乾坤独断,可高明的政治家,是善于引导大势为己用的。

何谓大势——说简单点便是“共同利益”。

身为大宋的官员,他们本质上都是大宋的利益集团。

而禁军是大宋社稷的定海神针,亦是他们自身利益的最有力保障。

有时为守护利益,战争必不可免。

可要是能有机会,在守护利益的同时让付出更小点,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陛下英明!”

众臣的这一句话,代表着他们愿意支持赵匡胤新的方略。

得到了众臣的支持后,赵匡胤的脸上露出笑容。

“拟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潞州凡有愿心向王化者,不论过往,太原郡侯可酌情用之,无须事事请奏,以免耽误战机。”

赵匡胤口谕一出,帐内众臣皆惊——这一权力?

惊讶的情绪并未持续太久。

众臣一想到赵德秀要率孤军,在潞州腹地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他们就理解了赵匡胤的做法。

待帐内的翰林学士拟好诏书,盖上玺印后,赵匡胤示意翰林学士将诏书交到吕端手中。

吕端接过诏书后,赵匡胤便站起身来。

赵匡胤一起身,帐内众臣的注意力就都聚焦在他身上。

赵匡胤从身后剑架上取过他的佩剑,于众臣的注视下,他来到吕端身前将佩剑递到他身前。

“潞州一州生杀,皆在此剑!”

佩剑为诛,诏书为赦,潞州地域,一诛一赦,将皆自赵德秀出。

赵匡胤当众吐露的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期盼意味,是不加掩饰的。

吕端心怀激动地替赵德秀,恭敬的接下天子佩剑。

“臣定会将今日陛下所言,如实带至郡侯耳中!”

众臣中的楚昭辅看着赵匡胤的举动,他刚睁开的眼睛,再次重重地无奈闭上。

“叛贼未灭,...”

想起赵匡胤方才的话语,再结合当下赵匡胤的行为,楚昭辅心知肚明。

赵匡胤不是在拒绝给赵德秀赏赐,他是在等赵德秀立下平叛首功的那一日。

赵匡胤是要让赵德秀升迁的每一步,都坚如磐石!

...

数百里外的壶关城中,赵德秀看着对面的卢多逊,眉头紧紧拧了起来。

他疑惑地问道:“你是说这几日来,我们派去的使者都被遣送回来了?”

面对赵德秀的疑惑,卢多逊沉重得点了点头。

之前他派出的使者,各地县令虽不说纳头便拜,但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可最近几日陆续有使者回来汇报,说是各地县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好似在一夜之间,潞州各地县令都换上了一副赤胆忠心。”

卢多逊做出了一形象的比喻。

赤胆忠心?

听完卢多逊的比喻后,赵德秀轻笑一声,心中充满怀疑。

这是五代乱世中的潞州,又不是三国中的季汉,哪来那么多赤胆忠心?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