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32(1 / 2)

加入书签

夜幕深沉,一轮明月自琉璃瓦上升起,内侍们的更鼓声,在九重禁宫中回荡。

汪公公听着打更声,不由望向端坐在桌案后,正写信的扶摇,已经戍时了,殿下怎么还没写完。

扶摇走笔如云,将表哥要她找侧夫的事,自己召王孙公子进宫的事,还有让宋淮批奏折,秦王打她训她,事无巨细,尽数向昭武帝道来。

塞外镇北关,朔风凛冽,黄沙漫卷。

昭武帝的御驾昨日抵达,三军将士迎接,旌旗猎猎,一时士气如虹。

几位将领夤夜修订并完善作战计划。翌日,御帐之内,烛火煌煌,众将肃立,围聚于沙盘旁。昭武帝面容威严,眉若刀裁,眼若寒潭,一袭明黄龙袍,立于沙盘一侧,长指移动阵旗,沉声部署。

程执玉伴驾帝王身侧,身披银甲,腰悬刀剑,带着少年人独有的锐气,立于一众老将之间。

“执玉,你怎么看?”

计议初定,昭武帝忽然发问,越过一众身经百战的老将,只单单问程执玉。

昭武帝没来之前,程执玉已在沙盘上推演数百次,匈奴占据天险,以两山夹击的锁龙峡为据,在峡谷前修筑要塞,以往大靖的军队,打到这里就停手了,而今帝王亲征,必定马踏匈奴王庭。

前两次秦王攻入匈奴腹地,以快、奇制胜,然今日大军压境,匈奴早有防备,这方法便不能再用了。

如今老将们制定的方针是越过难攻的锁龙峡谷,横向绕出苍狼岭和铁门山,向平坦的草原发动进攻。

此际,程执玉的目光锐利地锁在两山对峙的峡谷隘口,长指轻点,声音铿锵,“陛下,锁龙峡绝不可弃!”

“此峡虽险,却是直插漠北的咽喉要道。若绕行远路,粮队要多走十余日路程,途中水草匮乏,也容易遭受匈奴轻骑袭扰。”

“不如三面开战,设计夺回锁龙峡,往后运送粮草锱重,亦省时省力。”

昭武帝听闻,只微微颔首,目光向众将扫去,“众卿以为何?”

面对昭武帝威严的目光,帐内六七名将领垂下脑袋,锁龙峡向来易守难攻,秦王世子空口一句话,说得倒是容易。但碍于陛下爱重世子,又不好当面反驳。

沉默声中,程执玉忽的冷笑一声,他面向昭武帝,单膝跪地,玄铁甲胄铮然作响,抱拳请命道:“陛下,臣愿率军攻打锁龙峡。”

昭武帝垂目,凝视身前这自小带在身边教养的少年,铁骨铮铮,一身锐气,不禁龙心大悦,“好!朕命你为中武卫将军,率两万军队,攻下锁龙峡。”

“谢陛下信赖,臣誓不辱命!”程执玉神情端肃,俯身拜谢。

其余众将领或垂眸或凝思,都在心里默默计较,世子如此行事,是少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在出征前就得到秦王的特殊指点?

最后,众人又就一些细节商议半晌,至酉时议定,众将行礼,出了御帐。

程执玉留在最后,想再与昭武帝说几句话,却听亲随官在外询问:“陛下,太女殿下来信了。”

程执玉眉梢微挑,扶摇不给他回信,倒是有时间给陛下去信。

“呈进来。”昭武帝道。

亲随官掀帘而入,垂首将封有金漆的书信双手呈上,昭武帝抬手拿过,立即拆开来看。

程执玉虽然好奇信中内容,却不好凑过去看,只能观察皇帝的面部表情,以此猜测扶摇写了些什么。

昭武帝先粗略扫过,在看到宝贝女儿说表哥让她挑选侧夫时,不禁瞪大了眼,转眸去看一旁的程执玉,嘴角漫上一丝意味深长的笑。

程执玉瞧见,心头一跳,陛下这笑容,令他皮毛发麻。

好不容易等昭武帝看完了三页书信,程执玉终究忍不住抓心挠肺的好奇心,上前行礼道:“陛下,殿下在信里说了什么?她在京中可还好?”

昭武帝却笑着摇头,“这丫头实在惫懒,现在又抓宋淮去批折子了。”

程执玉微愣,直觉中,陛下方才那诡秘一笑,并不是因为批折子的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