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第2章(1 / 2)

加入书签

聆兰苑是嘉海市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私人庄园之一,也是裴矩自幼生活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长期缺少女主人,这座中式宅院虽然外表恢宏光鲜,内饰却较其它现代豪宅古拙许多,一直维持它在裴矩记忆里最初的模样。

比如这张紫檀长桌,裴矩小时候曾跟裴景昀分坐两端,隔着远远的距离一起吃过饭,可裴景昀工作忙,经常早出晚归,这种机会渐渐少了。

后来许多年,裴景昀几乎不在这里住,只剩下裴矩一个人。

再后来,裴矩也离开了家。

所以在容叔眼里,这座庄园极少有凑齐两位主人的时候。

“少爷回来,家里总算也不那么冷清了。”

佣人已经做好餐前准备,干净的桌面倒映出一套餐具的影子,当裴矩过来,又新添几个冒着热气的餐盘,依旧显得十分空旷。

裴矩独自坐下,问容叔,“爸已经去公司了?”

“先生一早的飞机去临昆出差,要周一晚上才回来。”

按照裴景昀的作息特意定好闹钟,可惜还是没能赶上。

裴矩拿起半块吐司,咬一口,静默地嚼着。

记忆中的少年也是这样,斯文安静,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容叔想起五年前小主人离家出走的那个早晨,于心不忍。

“这些年先生也很惦记您,临走还特意嘱咐要做您喜欢的松露蟹滑,您尝尝,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

裴矩看着那盘菜,起先并不想动筷子,但老人目光殷殷,他还是夹了一些,“很好吃,谢谢容叔。”

“少爷喜欢就好,那我去忙了。”

容叔刚要走,忽然被叫住,“少爷还有什么吩咐?”

裴矩勾起手指,指关节轻触鼻尖,带着某种不自在,“就……我一个人吃吗?”

**

“清少爷,早餐放在桌上了。”

听到声音出来时,送餐的人已经走远。

将手里的画随意插入卷缸,岑清来到小桌前坐下,汤粥往上冒着雾白的热气,他舀起一勺吹了吹。

笃笃两声,外间的门又被敲响。

岑清捏着勺子的动作微顿,这敲门声审慎妥帖,不急不躁,但只是敲门却不说话。

静默两秒,再重复一遍。

他知道是谁了。

“请进,门没锁。”

岑清继续低头吹着勺里的粥,实在是昨晚没怎么吃东西,胃隐隐有些难受。

于是裴矩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岑清自顾自喝粥,连抬头看一眼的意思都没有,仿佛根本不在乎来的是谁。

虽然以裴家的安保,完全可以忽略外人闯入这个隐患。

但裴矩还是觉得,岑清未免太过“随意”了。

“还在吃饭?”话刚出口便察觉自已语气生硬,裴矩轻咳了声,“抱歉,打扰。”

“没关系,起晚了。”

岑清嘴里还含着小半口粥,脸颊微微鼓起,大约是嫌侧边的头发碍事,在耳旁随意挽个了小揪,剩下则翘得翘、卷得卷……跟晚宴中矜贵高冷的模样大相径庭。

裴矩看着,心里像被根小小的针尖戳了戳。

“你平常都在这里吃饭?怎么不去餐厅?”

岑清喝掉小半碗粥,终于感觉胃里舒服些,他舒了口气,指向上边,“这里有阳光。”

裴矩也跟着抬头。

聆兰苑分区严格,除去花圃、球场、宴会厅,就是佣人活动的外院和主人居住的内院,而内院又分中庭与东西南北四区。

裴矩回来仍然住他原先的西院,北院是裴景昀的居所,南区连接大门,是主要的公共区域,而岑清这里则是东院。

他们现在所在的回廊暖阁,是东院与中庭相连的位置。

曲径通幽,青石板步道环以浅池,池水恒温流转。廊顶铺设整面琉璃明瓦,东来暖阳倾泻而下。

的确阳光很好,西院也有这样的地方,但裴矩从前都没怎么注意。

他收回视线,见岑清仍然专注地吃早餐。

手指再次在衣服口袋里摩挲,却又一次没能将东西拿出来。

裴矩开始没话找话,“你不热?”

听到这个问题,岑清低头看了眼自己。他穿着居家的衣服,里面是宽松半高领的上衣。

虽然是冬天,屋内却覆盖有恒温系统,裴矩穿着两层薄衫都觉得有些热,岑清长衣长裤外面还搭了一件羊毛外套。

即便如此,那脸色仍旧算不得红润,苍白的唇色甚至有些泛紫。

岑清摇了摇头,“还好。”

话题中断,裴矩原地踱了两步,自觉有些懊恼。

这处花厅只有一桌一椅,并没有多余的地方请客人落座。

因此裴矩站在那儿,属实有些突兀。

但岑清本来吃饭吃得好好的,他来造访又前言不搭后语,对方不仅没表现出不耐烦,还能有问必答。

平心而论,跟容叔所说的“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略有出入。

裴矩昨天才回来,已经听过不少人对岑清的各种议论,好坏掺半,而好的方面几乎都关于外貌。

这张脸无疑是出挑的,就连被他送到唇边的那勺花胶,也仿佛比在碗里时更加晶莹剔透。

这种唯心主义的比较法裴矩向来不屑一顾,但此刻丝丝咸甜的香气在鼻端若有似无,他竟觉得自己像是没吃饱。

桌上摆的那几道清淡小菜,简单的白粥面点,以及一碗药膳汤,看似寡淡的养生早餐,却似乎比他在大桌上吃的那些美味佳肴更引人食欲。

别开目光,裴矩强行将注意剥离。

连廊花厅的玻璃外,道旁垂柳早已掉光叶子,一墙之隔的温室却绿意盎然。

其中当然以君子兰最多。

环绕半周后,裴矩的视线在两株高大的植物上停住。

裴景昀喜爱园艺,名下宅邸多与花草有关,这座聆兰苑最初也是因兰花得名,后经多次修缮,兼有专人养护,如今苑内不分时令节气,都能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堪称一座小型植物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