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8婚期(1 / 2)

加入书签

三日后,齐宫大安殿,朝会。

顾崇颁布了封顾洲为绍王的圣旨,朝野因此震动,众朝臣都认为大殿下退婚一事,已让圣上心冷,更有见风使舵者掉转船头,不成想风向竟转得这样快。

朝堂上响起一片贺喜声,顾崇看着朝臣们的笑容,或真心或假意,或根本看不出,他下令散朝,命顾洲与柳公权到建章殿议事。

众人心知肚明,大殿下的婚事也要提上议程了。

建章殿中,顾洲与柳公权跪拜,顾崇只对柳公权说道:“柳爱卿平身。”

“谢陛下。”

柳公权起身站立在侧,依旧躬身低头,静等圣上吩咐。

顾崇似乎并不着急,翻着奏折,从中拿出几本。

柳公权有些发慌,虽然找到了大女儿,可他的眉头依然紧锁,女儿一日不进京,这心就要悬一日,保不准其中还会有什么变数,交不出大女儿,柳氏一族全部得赔上性命。

他猜不透圣上心中所想,也不敢乱看圣上表情,只能微微抬目,看向俯首而跪的大殿下。

顾洲也不急,上次他跪在这里还是去营州前,那时他虽跪,却是挺着脊梁,任由奏折劈天盖地地砸来,若不是中官刘才拦着,那一对鎏金麒麟镇纸也将落到自己身上。

而这次他深深俯首,表示臣服与顺从,为了婚事,也为了那位置。

圣上不开言,其他人谁也不敢说话,甚至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柳公权后背更是出了一层汗,这样的单独召见,还是头一次。

今日有些阴天,大殿内多点了几盏蜡烛,忽明忽暗的烛火令他更加紧张。

“顾洲,你可知错!”

圣上骤然开口,语气似有不悦,不等顾洲有反应,柳公权率先跪倒在地。

顾崇疑惑地看着他,心想莫不是自己语气太过严肃,吓到了亲家?

于是缓和了语气,“来人,为柳侍郎赐座。”

柳公权胆战心惊的谢恩,落座后却不敢坐实,随时准备起身。

顾洲却知他为何这般反应,对婚事更有成算,但要一步步来。

他开口,大声说道:“回父皇,臣知错。臣有三错,其一,打架斗殴,有辱皇家风范;其二,治军不严,让细作有机可乘;其三,一意孤行,忤逆圣意,辜负天恩。”

顾崇未想他这儿子会将之前的事一并搬出,不再嘴硬,态度诚恳地认错,瞬间将不满消了一半,看来这小子在军营中长进了不少。

他又将那些弹劾顾洲的奏折收回,原本还想好好训斥一番,现在看来倒也没必要了。

但他还是吹毛求呲,免得这小子得意忘形,“你在营州立下的军功,可抵前两宗罪责,但你执意退婚,令朕心寒,也连累了柳侍郎和柳家大姑娘。你可想过,这一闹,京中之人会如何看待柳家?”

“儿臣知错。”顾洲说着挺起上半身,跪着转向柳公权,“退婚之事,是承平一时糊涂,在此向柳大人赔罪,还望柳大人海涵。”

说完叩了一首。

亲王跪拜,柳公权怎敢接受,几乎是从座位上滑下来,双腿一曲,额头已沾地,“不敢、不敢,殿下真是折煞臣了……臣女能与殿下结亲,已是三生有幸,岂敢再怪罪于殿下……”

顾崇看着这一幕,轻笑一声,对这二人的反应,满意也不满意。

一旁侍立的刘才听到这回答和这声笑,悄悄为柳侍郎捏把汗,即便是大殿下真心道歉,他也不该接这话头。

而是该说些“自家门楣低,原与殿下不般配,是圣上抬爱,才高攀了殿下”的话,这样既感谢了圣恩,又保全殿下颜面。

刘才爱莫能助,只能悄悄叹息,真不知这柳大人是怎样将官做到了户部侍郎。

顾洲不在意这些,为显示自己真的知错,补充道:“为表诚意,承平明日便去府上迎娶。”

这可真真吓坏了柳公权,面上已变得僵硬,后背的冷汗已将衣衫湿透,正要找借口,就听到圣上的斥责声。

“胡闹!你这是娶正妻,岂能如此草率,如今未行三书六礼,就敢在此浑说。”

顾崇在心中叹了口气,刚还夸他有长进,这会儿就暴露了本性。

这个结果却在顾洲的意料之中,他从容应对:“臣是见柳大人不怪罪,欢喜过了头,还请父皇恕罪。”

“柳侍郎不怪罪,是柳家大度,可你不该造次……说到婚事,这是礼部拟的婚期,你二人且看看。”

顾崇说着示意刘才将折子交给二人。

刘才双手奉着折子,先到了柳公权跟前,虽然顾洲为亲王,身份地位更高,但在此事上,柳公权是女方长辈,这婚期由他来定更合适。

柳公权还伏着首,在刘才轻唤了一声“柳大人”后,才反应过来,但不敢去接,只说道:“还请大殿下先行过目。”

他只顾着言行不出差错,却没有意识到已将主动权交了出去。

顾洲拿过折子,上书两个黄道吉日,一个在年关,而另一个则在十五日之后。

乘马车从安山到邺京,十五日时间能打个来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