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算计(2 / 2)

加入书签

之后二人借炉灶做饭,她按顿收银钱,调料、木柴全部折了价算进去,又说了些含沙射影的话,气得沈明月买了锅碗和火炉,单独开火。

正因知道王大娘是如此之人,沈明月才觉得她说的那番话别有意图。

肺炎不会引起肺痨,而且自己也没有被感染,说明这病症也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个科学事实她不知该如何同这人说明,也不想多费口舌去解释,只能假装听不出其中的意思。

“多谢大娘,我这就去看看。”

王大娘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撇撇嘴,自言自语道:“这丫头是从哪儿发财了?”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扒着窗户向西厢房内望,却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新窗户纸是桃花纸【1】,要比一般的麻纸【2】厚实、韧性好,价格也贵得多,这丫头可真舍得下本钱。

转念又想,等人走后这些东西就归自己所有,不免心中窃喜,好似捡了个大便宜。

推开门,一股温热扑面而来,她忙将窗户支起来,心中犯嘀咕:这还了得,屋子封得这样严实,中了炭气要如何是好,这个姑娘真是阔绰,点过了炉子,还要熏着炭盆,看来这房租该涨涨价了。

梨汤甜丝丝的味道勾引着王大娘,她咽了咽口水,挪不开步子,见床上的人睡得熟,便偷偷盛了碗梨汤喝,热热乎乎的糖水进入肚内,五脏六腑感到无比熨帖。

一碗哪里够喝,正喝着第二碗,只听外面有人说道:“乔家姑娘在吗?”

她做贼心虚,手一抖,碗中汤水洒了一半,也顾不得烫嘴,仰头将剩下的灌入喉咙,用袖子抹掉嘴上的残留,快步出去小声说道:“是三娘啊,小些声音,里面的人睡着呢。”

“怎的?乔二姑娘还没好?”王三娘顺着窗户缝往里瞧。

“可不,要不是乔大姑娘让我留意火盆,我也不进去,担心她将病气过给我家。”

“唉,这事闹的,我还给她找了这针线的活计,看来是做不成了。”王三娘惦着手中的小包裹,有些失望,忽然想起来什么,又问道:“可知乔大姑娘哪里去了?”

“去请郎中了,但依我看呐,二姑娘这病……”王大娘没有往下说,垂下眉眼轻轻摇着头。

“唉,可惜了如花似的人儿……”王三娘做了个同情的表情,“她们在你家住了这么久,可知晓是何来路?”

王大娘见人没有要走的意思,便拉着她坐下,一面剥豆子一面说道:“不知,她们嘴严得很,但是这般懂规矩知礼数,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婢女。”

“说得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她们拿的可是营州大营发放的黄籍,黄籍是什么,是专门给流民的。”

王大娘听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听闻营州战乱不断,估计是趁着主家遭难逃了出来。”

继而指着窗户纸,低声道:“我说今日她们怎么置了新衣、填了炭火,过日子也不似咱们这般精打细算,合着是从主家昧了不少好东西出来。”

王三娘顺着她的手指瞥向西厢房,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满意起来,要是这样就更好了。

她刚想搭言,就见沈明月请了郎中回来,与她们打过招呼后进屋诊疗。

不多时,沈明月拿着药方送郎中出门,回来时对她们说道:“可巧了,二位娘娘都姓王,这位郎中也姓王。”

王三娘笑着解释:“不是巧,姑娘有所不知,这安山镇大半人都姓王,同宗同源,听闻当年天下大旱,老祖宗贩羊到此,一时没看好,吃了人家地里的庄稼,老祖宗将羊赔给人家,自己却没了本钱回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